廣州日報:健康扶貧不應被“偽患者”鑽空子

毛梓銘

2019年08月08日08:31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健康扶貧不應被“偽患者”鑽空子

  部分貧困地區“超能力”出台保障政策,醫保基金面臨“穿底”風險﹔一些貧困戶“賴床不走”,甚至爭先恐后當“患者”……據《半月談》報道,由於基層大病病種標准缺失、監管乏力,部分民營醫院蓄意騙保等問題,一些貧困地區小病大治普遍存在,“偽患者”屢見不鮮。健康扶貧要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對這些現象不可不察。

  小病大治“偽患者”、賴床不走“釘子戶”……類似的騙保行為令人嘆息,也常常影響到施策成效。在一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地區,最令基層干部頭疼的問題,莫過於此。別的不說,光是直接浪費掉的公共資源,就是個不小數目。特別是當很多人覺得“鑽空子”行為有利可圖,還不擔風險的時候,有組織、成規模的騙保行為更會層出不窮。如此,健康扶貧的兜底性質無從談起,長效機制則更難落地。

  量力而行,方能盡力而為。不管是健康、教育,還是住房、醫療,哪一個領域的民生兜底工作,都是對公共資源的重新分配。在這裡,應強調“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強調集中力量,而非各自為戰。隻有讓更多優質資源惠及最需要的人口,兜底工作才算落在實處。因此,在政策實施中,有沒有摸清底數、弄清短板,有沒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效果會大不一樣。健康扶貧工作怎麼做到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幫扶?概括起來,就是知己知彼。知道自己能提供哪些幫助,明白群眾會遇到哪些困難,到了實踐中,才能急人所急、解人所憂,避免好的政策被小病大治帶偏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基層過度診療現象已引起了有關部門和公眾的高度重視。從頂層設計到監管執行,一些新的措施和辦法正陸續出台。比如,國家醫保局正著手治理貧困地區過度保障政策,堅決制止脫離實際的待遇政策,逐步取消和規范不合規的過度保障措施﹔再比如,四川省從2017年起開始推廣監管大數據平台,通過提取挂床住院、過度診療、分解住院等違規行為數據,實現精准排查、自動預警。

  民生保障沒有終點。在改善民生這條路上,每個人的行為和表現,都與公共福祉的增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多給他人創造價值,多為社會做點貢獻,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奮斗……若人人都這麼想、這麼做,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一定能實現。

(責編:金鳴(實習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