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鼓勵醫師開診所,當解除其后顧之憂

堂吉偉德

2019年08月07日08:14  來源:工人日報
 

要讓優秀的醫生們走出來,應像鼓勵事業單位或者專業人才創業那樣,提供停薪留職等優惠的待遇,解決其后顧之憂。同時要在診所開辦程序等方面給予其一定政策優待。

據《新京報》8月6日報道,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發改委等部門發布了《北京市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實施方案》,提出今明兩年在朝陽區、海澱區、昌平區、大興區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此外,北京將鼓勵在醫療機構執業滿5年、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資格的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專科診所。

早在2009年全國多地就開展了醫師多點執業的試點工作,意在打破人才編制限制,合理分配優質醫療資源,實現人員的合理流動,讓患者在基層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有效緩解“看病難”的困局。與此同時,相關方面也希望通過醫師兼職性多點執業,“多勞多得”不斷提高其收入水平,讓醫師群體更有職業歸屬感和尊崇感。

多點執業的政策初衷在於讓醫生在不挪窩的情況下,通過兼職的方式獲得更多的收入,“一舉兩得”達到多贏的效果,國家、醫院、醫生、患者等都能受益。然而,這種改革的推進並不樂觀。在很多地方,優秀醫生多點執業依然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中。相關調查顯示,17%的參調醫生在2018年有過多點執業的經歷,且高度集中在兒科、中醫科等少數專科上,其中有將近六成的人選擇到民營醫院進行多點執業,診所和門診部固然也有37%的比例,但獨立開診所的並不多。

多點執業試點了近十年,但參與多點執業的醫生數量佔比依然較低,體制和機制性障礙依然未能消除,一是編制意味著身份依附,越是優秀的醫師越無法擺脫體制性束縛。由於名醫具有強大的引流效果,其外出執業,勢必給原醫院的收入和管理帶來影響﹔二是多點執業帶來的執業風險,也影響了參與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若沒有健全的風險保障與醫患調解機制,外出執業引發的醫療糾紛和醫療風險會讓各方投鼠忌器。

相較而言,高級醫療人才獨立或者兼職開辦診所,在多點執業的路徑中最值得期待和提倡,此舉不但可以最大程度激發當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其社會影響力得到充分釋放,還可以契合既有的全科醫生和家庭簽約的政策趨勢,實現優質資源向基層分流。

破解編制所形成的人身依附,讓醫生真正擺脫從業單位的限制而走出來,可謂知易行難,在時下沉重的工作負擔下,醫生並沒有多少時間參與多點執業,更多屬於“公派性質”,積極性難以釋放。

要讓優秀的醫生們走出來,應像鼓勵事業單位或者專業人才創業那樣,提供停薪留職等優惠的待遇,解除其后顧之憂。同時,如果能在開辦診所的程序等方面給予政策優待,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診所的制度之善才會釋放出預期的能量。

(責編:李儀澤(實習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