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數字故宮帶來更多“文化的相遇”

莫潔

2019年07月25日08:53  來源:光明日報
 

咻!手機前的你瞬時化身為宮廷建造大師,騎鳳仙人、宮廷御貓陪伴你左右,太和殿屋檐上的那10隻脊獸也組成“紫禁城建造小分隊”,收集材料、建筑構件、搭建宮殿,故宮一起造起來。銅缸、嘉量、日晷、金柱……玩家還可以在收集文物的過程中,探索文物背后更多有趣的歷史事件。

在近日舉辦的數字故宮發布會上,這款由故宮博物院和“騰訊追夢計劃”聯合推出的《故宮:口袋宮匠》功能游戲正式上線。10大宮殿場景、50多種室內外陳設,都是經過故宮專家精心挑選和嚴格審核的,玩家不僅可以自己練就“雲造故宮”精湛技藝,還能約戰好友切磋一番。有網友感嘆“古人的建造智慧”,更有不少人被撓到痒處,“想去故宮修文物”。故宮建筑文化,借助輕科技,完成一次輕傳播。

這是人們熟悉的那個故宮。600歲的故宮,早已一改嚴肅、古板的面孔,借助科技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超級網紅。“故宮貓”吸粉無數、“朕已閱”膠帶紙熱賣、各色口紅手慢無……如今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是一個越來越年輕、越來越親民的超級大IP。《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更多“文化的相遇”得到成全,《上新了,故宮》讓沉睡的文物通過獨特的方式得以激活……古老故宮的典雅豐富和深沉力量無法遮蔽,它就這樣一腳踏進人們的心裡。

傳統文化如果不與時代連接,不與人聯通,就是“死”的,隻能是一堆空洞的符號和呆板的素材。古老文化隻有“活起來”,可知可感、可親可近才談得上被了解,也隻有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興趣和敬畏。以故宮為代表的文博院館要與時俱進、再次煥發活力,關鍵是創造機會與“新人類”實現“文化的相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既是“說話”就有對象,古老文物穿越時空要傾訴的對象,自然就是我們今人和后人。

根據故宮公布的數據,80后、90后已成為故宮博物院游客的主力,30歲以下游客佔40%。故宮文創在為產品目標用戶畫像時,也將其年齡設定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復盤故宮的網紅進階路,不難發現它確實“投其所好”——為青年一代投以更多心思,比如寫“萌萌噠”的段子,比如上綜藝,再比如與互聯網平台合作推出多款游戲。不過,這種“投其所好”,建立在對年輕人接受心理與消費習慣的嚴肅研究之上,它瞄准的不僅是眼前的經濟效益,更意在通過年輕人接受的“玩法”吸引青年一代加入到文化內容的傳播和再生產中來,而這也才是傳統文化傳承不絕更堅實的支撐。

《子曰詩雲》讓人在“連字成詩”的娛樂中感受傳統詩詞之美﹔《尼山薩滿》用代碼建構出一個來自少數民族的文化世界﹔《榫接卯和》讓人有機會近距離欣賞這一古老技藝……更多兼具娛樂功能和正向社會價值的產品先后出現,科技的助力,讓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傳播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這類有趣、有味、有料的創意產品,創新了文化的表達和傳播方式,讓情感實現聯通,讓文化完成抵達。

就在此次數字故宮發布會上,故宮新“掌門”王旭東說,走進數字時代,置身廣泛而深刻的“數字變革”,“信息技術應用於各個領域,博物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科技的力量,既體現在故宮20年數字化的孜孜探索中,也閃現在小體量、有趣有料的創意游戲及應用上。無法想象,沒有了科技支撐的故宮,如何將壯美“交給下一個600年”。數字故宮發布會上的氣象,帶給人們更多遐想和憧憬。

(責編:金鳴(實習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