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9年未見一滴水,“民心工程”因何失了民心

張炳劍

2019年07月25日08:33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9年未見一滴水,“民心工程”因何失了民心

  本是一件為解決偏遠地區村民飲水問題的“民心”工程,結果卻成了當地居民的“鬧心”工程。

  據央視報道,早在2010年,為解決雲南宣威市海岱鎮舊屋村幾十戶村民的吃水問題,當地政府啟動修建“宣威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然而,9年過去了,這項“民心”工程至今形同虛設,各家水表顯示的用水量一直為零。對此,“宣威發布”回應稱,已成立工作組進行調查核實。

  令人奇怪的是,在當地水務局文件的記錄中,該工程完工於2010年底,總投資近21萬,目前運行良好。而根據記者的調查,現實的情況是,這“運行良好”的飲水工程,不僅蓄水池空空如也、鐵門鏽跡斑斑,這些年,村裡男女老少都要四處找水和背水。不僅如此,記者還發現,這項所謂的“宣威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其實就是在原來已有的烤煙站蓄水池的基礎上,外面貼上瓷磚,改頭換面、以舊充新而成。

  如今事件曝光,一些問題需要得到解答:比如,工程款項的管理問題,其中是否存在“跑冒滴漏”?據調查,該工程實際到賬的費用也就七八萬元,而水務局的文件記錄中卻是“總投資額21萬元”,同一項工程,為何上下的說法會出現如此大的偏差?

  據了解,該工程之所以成了“假工程”,最直接的原因,似乎是水管不足、缺少資金。上級明明撥了款,為何會缺少資金?如果確實不夠,那麼為何當時不向相關單位反映?此外,該工程以舊充新,雖未通一滴水,為何仍然能輕而易舉通過驗收?村民雖然苦不堪言,又為何敢怒而不敢言?這當中是否存在著違法違紀的行為?這些問題都需要弄清楚,給公眾一個交代。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如此明顯的“假工程”何以能夠隱瞞9年之久而不被有關部門察覺?這當中如果說當地有關部門的工作作風不存在問題,是很難令人相信的。在這件事上,隻要有關部門多到基層檢查、走訪幾次,聽聽當地村民的反饋,各種問題勢必就能浮出水面﹔也就是說,哪怕有那麼一點責任心,也不至於需要9年之后通過媒體曝光才發現問題。工作不接地氣才是主因,村民家中水表“零水量”的背后,其實就是當地有關部門的“零檢查”和“零監管”。

  這些年來,類似於這種將民心工程變成“鬧心工程”,變成“假工程”“形象工程”的現象似乎並不少見。比如,甘肅天水秦安飲水工程建成3年,群眾仍然沒水喝﹔又比如,遼寧省營口市投資6億改造城市供暖管網,卻是偷工減料、埋下隱患……這些無不提醒著,要把民心工程建好,后續的監管必不可少,工作必須做得更細,防微杜漸。否則,民心工程就很有可能淪為腐敗的溫床。

  民生工程不能成為一筆糊涂賬,它凝結著政策的善意、群眾的關切。當其淪為擺設成為爛尾,不僅浪費資源,更會傷害民心。我們期待當地有關部門能盡快給出一份令人滿意的調查結論,也希望此事能夠起到懲前毖后的作用,讓更多人引以為戒。

(責編:仝宗莉、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