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掃黑除惡,也該對網絡黑惡勢力發力

熊 志

2019年07月24日07:58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掃黑除惡,也該對網絡黑惡勢力發力

  有些網絡黑惡勢力肆無忌憚,訛傳消息、亂帶節奏,制造了大量網絡霧霾,虛耗了社會注意力資源,加劇了市場惡性競爭與互耗互害局面

  雲南孫小果案、湖南操場埋尸案……為期3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已過半程,不少舊案也借“黑惡積案清零”契機得以肅清。但取得了巨大成效,絕不意味著掃黑除惡會摁下暫停鍵或畫上休止符。

  7月15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全國掃黑辦主任陳一新在全國掃黑辦第七次主任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以“破案攻堅”開路、以“打傘破網”斷根、以“打財斷血”絕后、以“問題整改”提質,再掀掃黑除惡強大攻勢,推動下半年“深挖根治”取得更大成效。

  他在明確“四大階段性任務”時提到,要有針對性地延伸打擊鋒芒,加大對金融、民生、網絡等領域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陳一新特意提到了網絡領域的黑惡勢力,這引起了互聯網行業的關注。

  船到中流浪更急。目前,掃黑除惡已從全面展開階段進入縱深推進階段,將精准打擊的目標對准藏得很深的蟄伏型黑惡勢力、向新興領域延伸的黑惡勢力,既合乎“深挖根治”的本義,也極具現實指向性。

  正如陳一新所說,目前,浮在面上的處於低級形態的黑惡勢力已基本被打掉,但有些隱藏較深的處於高級形態的黑惡勢力還沒被挖出來。這些“隱性”“高級”的黑惡勢力未必就活動在線下,還可能存在於線上,以黑灰產的方式惡化互聯網生態環境,增加網絡空間裡的失衡失序風險。鑒於此,掃黑除惡顯然不能重線下輕線上,將網絡空間從掃黑除惡的打擊面中剔除,而應將重拳打擊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實現線上線下一盤棋,避免掃黑有死角、除惡留盲區。

  揆諸當下,有些網絡黑惡勢力氣焰頗盛,動輒以線上黑社會惡勢力的行徑,挑戰法律威嚴、危害公共利益。這既包括傳統黑惡犯罪的網絡化,如利用網絡實施套路貸、組織網絡黃賭毒等,也包括新型網絡黑產,如雇佣網絡水軍進行誹謗、利用惡意軟件敲詐勒索以及有組織地惡拍、惡退、惡評等。其中,尤以網絡水軍和黑公關為甚,他們為禍尤烈,得咎最多。

  “組織或雇佣網絡‘水軍’在網上威脅、恐嚇、侮辱、誹謗、滋擾”,原本也在公安部明確的12種掃黑除惡重點行為之列。早在2017年5月,公安部就部署各地公安機關打響了針對網絡水軍的全國性集群戰役。利劍之下,成效斐然。但也要看到,網絡黑惡勢力具有隱蔽性、頑固性,而網絡的匿名性與技術應用場景增多、獲取門檻降低,又讓他們的鏈條化操作來得更容易。也因如此,有些網絡黑惡勢力肆無忌憚,訛傳消息、亂帶節奏,制造了大量網絡霧霾,虛耗了社會注意力資源,加劇了惡性競爭與互耗互害局面,也讓很多個人和企業深受其害。

  例如知名短視頻平台抖音,今年春節期間就發聲明稱,有兩篇用謠言做論據的失實稿件在短時間內被超過4000個自媒體集中發布。本月初,網易雲音樂也發聲明稱,有大量網絡謠言誘導用戶卸載網易雲音樂。幾乎所有知名互聯網企業,都曾聲明受到過網絡水軍攻擊。

  然而從治理層面看,司法機關對網絡黑惡勢力的定性仍頗顯謙抑,部分辦案者在法律適用方面偏審慎,對以水軍謠言、黑公關為代表的網絡黑惡亂象,沒有從黑惡勢力的高度去審視,也沒有從現象群的維度作系統考量。

  “水軍”的本質就是網絡打手,“黑公關”沿襲的也是惡勢力軟暴力那套。那些有幕后操縱、進行鏈條化運作的“黑公關”,呈現出當前涉黑涉惡違法犯罪的某些新特征。對治理者來說,顯然有必要在充分研判這些新特點的基礎上,讓掃黑打法與之適配。對此司法層面不妨在精准打擊訴求的牽引下,對有些滯后的規則加以調整。

  當前,掃黑除惡已到“深挖根治”的攻堅階段,就該堅持不論線上線下,有黑就得掃、是惡就得除,盡力對表“不漏一案”的要求。這就要求,掃黑除惡的箭頭所指別漏了線上,還應針對網絡黑惡勢力的特點靶向發力——即便它再隱蔽、再機巧,也絕不輕易放過。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