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下稱“意見”)全文公布。“意見”共26條,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等作出部署。
“堅持面向全體,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堅持知行合一,讓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是“意見”中讓人眼前一亮的兩句話,言簡意賅,意蘊豐富,令人向往。前者強調共性,后者著眼個性,群體與個性並重、宏觀與微觀兼顧,彰顯“意見”立意高遠。“讓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重構,更是教育觀念的革命。
仔細品讀26條,可以發現,“意見”不但全方位、無死角地涵括了義務教育全過程,對義務教育的難點痛點堵點也不避諱,且都有的放矢,給出明確指引。譬如對中小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問題,“意見”提出要“健全學生視力健康綜合干預體系,保障學生充足睡眠時間”。除了遺傳因素,不正確用眼、用眼過度、睡眠時間不足等都是中小學生近視的誘因,保障充足睡眠時間可以有效緩解中小學生近視情況。再如對代課教師問題,“意見”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不得產生新的代課教師。代課教師問題由來已久,不僅農村學校有存量,大城市也存在,在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語境下,這一問題不能視而不見、久拖不決。
義務教育的法律有了,更具針對性的“意見”也出台了,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把“意見”落實好,不負頂層設計的良苦用心。欲將善政落地,不僅要提醒大家“該怎麼干”,還要強調“不這麼干”的后果。既然“意見”為義務教育劃出紅線,就要讓紅線“帶電運行”,對觸碰紅線者進行問責,從而提高執行力。以“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之規定為例,如果有地方執行不到位,又沒有充分的理由,怎麼辦?是不是應該啟動問責程序?再如“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等作為招生依據”,要是有地方陽奉陰違、瞞天過海,怎麼處理?對此,應該有一張問責清單。
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要讓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目標,凝心聚力,合力推進。 (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