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勿需讓座”

2019年07月02日08:18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勿需讓座”

編者按 日前,大連一位叫劉增盛的老人別著一塊“勿需讓座”LED胸牌乘車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被網友稱贊為“硬核大爺”。據當地電視台報道,老人76歲,被問及LED胸牌的用意,其解釋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易,我身體還可以,站著也沒有問題”“萬一人家本身就累了或者不舒服,這不就尷尬了嗎?”老人如何感動了很多網友,這背后又傳達了怎樣的尊老愛幼之道?不妨聽聽以下三位作者怎麼說。

讀懂“勿需讓座”的深意

■劉天放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如今,卻不時有老人公交車上強迫年輕人讓座導致沖突見諸報端,掀起輿論爭議。在這種情況下,大連這位老人因“怕給其他乘客增加負擔”,明示他人不要給自己讓座,顯然如一股清流浸潤人心。

應該看到,“倚老賣老”的畢竟是少數,全社會的文明程度,還是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個別不講理的老人,不能代表所有老人。那些見年輕人不讓座就索性坐在人家腿上,辱罵甚至毆打年輕人的畢竟是極少數,不能因為有這樣的老人存在,就以偏概全認為所有老人都不善良。前一陣子,“容嬤嬤”的扮演者、83歲的李明啟老師,在北京公交車上按住給自己讓座的小朋友。可見,不少老人也在身體力行地體諒他人。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讓座”已不再是問題。不能總在“抓眼球”新聞中了解社會,也不能一葉障目,就匆忙下定論。人們看到更多的,是年輕人主動給老人讓座,而推辭好意的老人也越來越多。無論男女老少,隻要有一顆善良包容之心,相互理解,換位思考,就一定能使社會的文明程度再提升一個檔次。

有善心無需特別明示

■范 軍

雖然“給老人讓座”不是公民的法定義務,更多的是一種道德要求,但是,我們樂見主動給老人讓座在不少城市蔚然成風,這是現代文明在每一個年輕人身上的閃光。當給老人讓座越來越成為一種“道德必然”時,劉增盛老人的“勿需讓座”給這種“必然”作出了及時而又必要的回應。

讓不讓座是他人的權利選擇。強行要求讓座,不僅僅源於個別老年人對“讓座”中的權利和義務的誤讀,更在於這些老年人蠻橫霸道的品性。一定程度上,“勿需讓座”不是劉增盛老人一個人的回應,而是代表一個群體的共同呼吁。“勿需讓座”裡,有角色互換的善心,有相互體諒的愛心,它向世人宣示了一種生活態度:倘若力所能及,何須年輕人讓座?

不過,腰挂“勿需讓座”的牌子似乎並不值得仿效,因為這可能會讓打算讓座的年輕人十分尷尬,從而阻斷了年輕人給老人讓座的善意。年輕人給老人讓座是一種美德,應當體現在行動上﹔“勿需讓座”也是一種美德,但完全可以放在心裡。隻要老年人心有“勿需讓座”的善念,又何必對年輕人做這種“特別的提醒”?

身體硬朗的老年人有不接受讓座的度量,但也應當有接受讓座的坦然。每一次讓座都是年輕人的一次道德修煉,老年人應當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想讓座則讓座,該接受就接受,如此甚好。

和諧就需要相互理解

■胡子民

一定程度上,“勿需讓座”是該不該為老年人讓座的疑惑做出的自我答復,為年輕人卸去了心理上的負擔。不是說現在的老人為老不尊嗎?不是還有許多人提議應該取消免費老人公交卡嗎?在劉增盛老人面前,所有的對老年人不滿情緒沒有了,反而多出的是尊敬,是感恩,是心悅誠服。

這種體諒得到了善意的回報,網友紛紛留言:“我願意為這樣的老人讓座”“能為他人著想,值得尊敬的老者!”可見,心靈一旦溝通了,心氣也就順暢了,這種良好的互動方式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即老人姿態越高,年輕人越覺得心裡不安,有座位的一定得讓出來。假如有老人覺得年輕人理所當然就得讓坐,甚至蠻不講理地採用粗暴的方式要年輕人讓坐,年輕人反而越發不滿。

社會的和諧本來就需要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包容,劉增盛老人用一塊胸牌表明了理解之意,包容之心。人心都是肉長的,年輕人在劉增盛老人面前還會淡定地“穩坐釣魚台”嗎?禪家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唯物論者認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都共同闡述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種什麼種子開什麼花。劉增盛老人種下的是理解包容的種子,回報他的必然是感恩的花。

(責編: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