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網絡問診不能是一錘子買賣

秋實

2019年06月11日08:11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網絡問診不能是一錘子買賣

  近日有媒體報道,用戶花費450元通過網絡問診平台向兒科醫生咨詢,得到的回復卻是“最好帶孩子來看一下專科門診”,這樣的回復讓用戶覺得“質次價高”。記者搜索發現,類似的投訴可以找到不少,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問診醫生的回復慢、回復內容對治療沒有幫助”幾個方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診療的快速發展,一批網絡問診平台應運而生,這個領域也成為消費投訴的“重災區”,據某網絡問診平台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平台線上申請退款的患者當中,有75%最終得到了退款。可見網絡問診平台也難以認可線上問診的服務質量。

  網絡問診讓患者難以滿意,有其客觀原因。比如,網絡問診沒有現實診療直觀,醫生不容易收集到患者的信息,更無法隨時通過檢查來獲取患者的健康狀況數據。此外,對於網上診療,目前規定隻能咨詢,且隻能針對復診。再加上網售處方藥解禁,倘若沒有患者身邊的實體醫療機構或藥店提供幫助,線上診療很難做到對症下藥,隻能開展“話療”,對病情稍微復雜的患者,隻能建議其到醫院就診。

  但網絡問診有局限,並不意味著“質次價高”就合理。既然收費高昂,就不能僅用三兩句話將患者打發了事,而是要突破局限,為患者提供與收費相符的服務。假如醫生有較強的服務意識,也是完全可以提高網絡問診服務質量的。在現實生活當中,醫生為家人或朋友提供的一些建議,其價值就非常可觀,即便最終結果仍是建議患者到醫院診療,也可讓他們少走許多彎路,對於患者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現實診療中的每一項醫療活動,都有對應的質量標准,醫療系統會定期對醫療質量展開評估,醫保部門與患者也會對醫療質量進行監督,若未能達標,醫生會因此承受相應的壓力。當前網絡問診並沒有建立起這樣的質量標准,給醫生留下了敷衍的空間,因而出台網絡問診質量標准很有必要。

  網絡問診不能成為一錘子買賣,一次網絡問題收費數百元可以理解和接受,但前提是,服務必須質有所值,診后更需給予患者一段時間的關注,這不僅是患者所期望的模式,而且有利於網絡問診的長遠、健康發展。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