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瘋搶優衣庫”該怎麼看?

巴扎黑

2019年06月05日08:09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瘋搶優衣庫”

  編者按:排隊人龍上千,鐵閘被頂壞,模特新衣被扒,展架玻璃碎了一地……優衣庫xKAWS UT系列6月3日開售,在全國各地引發瘋搶,各大優衣庫門店更是上演“連環格斗”。對於這種消費現象,怎麼看?我們選擇了幾種代表性觀點,一並呈現,以饗讀者。

  蜂擁人群讓人看不懂

 

  物以稀為貴,或許在很多人觀念裡隻適用於古董和奢侈品。不過,從前一段時間的星巴克貓爪杯,到這兩天搶得熱鬧的優衣庫與KAWS聯名款T恤,應該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要說這些商品數量有限,卻多得跟近年的央行生肖紀念幣一樣,趕上了又不差錢買一個也就算了,實在看不懂一轉眼二手市場上動輒三四倍乃至十倍的炒作價格。

  從收藏的角度,比如限量版、紀念版的CD、郵票、汽車……可謂真實反映了收藏者“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可T恤、杯子這樣的,畢竟只是日用品,如果說要拿來展現個性,對於不知道KAWS、不喜歡星巴克的人,似乎毫無效果,況且量又那麼大,一不小心就撞衫了﹔如果說拿來收藏,倒真沒見過多少收藏家一窩蜂沖進某個商店,乃至大打出手的,因為怎麼看都有點缺乏品位。

  老實說,筆者比較懷疑蜂擁的人群中到底有多少真正了解KAWS。那些動輒買十件八件的,很大可能是網紅經濟時代的“二道販子”。而如果對KAWS不甚了解,也要爭先恐后“搶”它一件兩件,與其說是從眾,不如說是一種“不甘於吃虧”的心理在作怪。

  話說回來,也不得不佩服活動的策劃者,他們精巧地抓住了這個時代的消費心理。雖然筆者看不懂,但也尊重“粉絲們”的選擇,只是提醒一下,在擁擠的人流中千萬要注意安全。

  讀懂年輕人消費密碼

  ■青的蜂

  盡管許多人看不懂,但必須承認這樣瘋搶的事情越來越多了。而它的背后,隱藏著年輕人的消費密碼。

  瘋搶一件T恤,是因為便宜嗎?未必,99元的價格對許多學生來說還不夠友好。是真的需要嗎?也不一定,君不見貓爪杯早就被人們擱在了角落。年輕人聚焦於它,除了實用性,更多因為它代表潮牌,代表時尚,代表話題度,是人們在社交平台上彰顯個性以及和他人互動的資本。一句“至於嗎”,其實是缺乏了解的泛泛之問。

  生活在網絡時代,人們空前地需要談資,也就是“社交貨幣”。有人也許會問,社交就是社交,貨幣就是貨幣,兩者怎麼能混在一起?其實,這是個很准確的概念。在社交平台上討論的東西,往往代表並定義了“自己”,所以會傾向於分享那些可以打造“人設”的內容。“社交貨幣”,歸根到底是一種共通的文化感受,一種群體間的歸屬感和與他人的聯系感。

  一件聯名款T恤,材質談不上獨特,但它的創意設計,以及素材本身的文化認同,足以讓它成為一種“社交貨幣”。現在經常講“消費升級”,就是要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需求。在某種意義上,年輕人更側重T恤前面的圖案和文字,就相當於成年人更傾向於選擇品牌和物料。當今時代,文化和創意在商品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

  媒體不該送它上頭條

  ■丁戈隆東

  本來對“瘋搶優衣庫”消息,選擇了習慣性忽略。因為既看不懂也無法理解,內心隻能給一個“無聊”的評價,但想不到的是眾多媒體都強烈關注了這件事。

  之所以說是“強烈”,是因為不少媒體都給了它“頭條”,其中一家在3次微信公號推送中,竟然連續發了3篇相關文章,而且篇篇“10萬+”流量。一剎那間,筆者還認為這是媒體營銷廣告,同樣的動圖和視頻,無以復加的關注,病毒式傳播。不得不說,媒體的“強烈”關注再次成功收割了流量,但是,這樣的關注真的有意義嗎?

  筆者不是反對媒體報道,而是反對沒有意義的報道,簡單把網友發的圖片、視頻、留言復制粘貼在一起,就當作一篇新聞稿件推送出去,而且還是“頭條”推送。如此一來,即便不是營銷廣告,也會起到廣告效果,“鼓勵”一些人盲目跟風消費。

  而什麼是有意義的報道?首先不應是網上直接復制粘貼,媒體即便要報道,也應該有自己的實地調查,有對這種消費現象的理性分析。此外,針對一些網友關於“飢餓營銷”的質疑,媒體應該發揮好自己的監督職能。總之,要有增量,要有分析,要有思考。

  消費者跟風不可避免,但媒體作為一種公器,卻不可以跟風炒作,隨隨便便就送它上頭條。

 

(責編: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