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報:藏拙不如亮丑

郝啟榮

2019年04月19日08:3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藏拙不如亮丑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主動亮丑就是暴露問題、尋求改進、提升自我的密鑰。黨員干部隻有自覺亮丑而不藏拙,多讓組織、群眾給自己把把脈、治治病,才能在“亮丑”中“治丑”,由“拙”變“巧”,讓自己得到真正的成長。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總想藏住自己的拙劣之處,不肯亮丑示人,以為這樣就能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其實,這樣的遮丑藏拙未必成巧。長此以往,隻恐怕使封閉的自己永遠失去了坦蕩開放的勇氣,遑論日有所進。

  歷史上,掩己拙劣、不示於人的故事時常上演。周厲王德不能懷,威不能制,卻聽不得百姓指責,常以衛巫監謗,致使“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最終,周厲王被放逐到彘地﹔隋煬帝楊廣初為晉王之時,驕奢淫逸卻彌自矯飾,在其父皇母后面前“悉屏匿美姬於別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縵彩,給事左右﹔屏帳改用縑素﹔故絕樂器之弦,不令拂去塵埃”,雖如願登位,卻鮮有英名傳世。

  可以說,藏拙比亮丑更費力,它需要在虛無的地基上建樓閣,需要在錯誤的方向上找出路。即便一時僥幸,也是護得了浮華面子卻守不住充實裡子﹔就是惟妙惟肖,也是藏得了分陰寸晷卻掩不住累月經年。最后的結局定如諱疾忌醫一般,落入病入膏肓悔之晚矣的境地。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主動亮丑就是暴露問題、尋求改進、提升自我的密鑰。齊威王能讓群臣吏民面刺並大賞,唐太宗善於以人為鏡而明得失,他們被褒於世,離不開敢亮丑的品質。亮丑雖露一時之短,卻少了長久之惑﹔雖嘗一劑苦藥,卻除了久病之痛。 “天下之患,莫大於不知其然而然。”現實中,藏拙見多,亮丑不易。有些人雖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動上還是喜歡藏著捂著。有的在學新知新上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卻抹不開面子向人學,心中的問號始終拉不直﹔有的在開組織生活會時,隻希望別人批得不疼不痒,不想在“紅紅臉”“出出汗”中見真章,“包裝”過盛、“托詞”太多,其本質上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其結果也隻能是自欺欺人,適得其反。

  對黨員干部而言,不藏拙多亮丑,是對革命事業忠誠的表現,在這方面許多革命前輩為我們做了表率。周恩來同志經常主動講自己的缺點錯誤,因為“有錯誤要逢人便講,既可取得同志的監督幫助,又可以給同志們以借鑒”。曾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的習仲勛同志,在收到惠陽地區檢察分院干部麥子燦的批評信后,不僅給麥子燦回了信,誠懇地接受批評,他還把這封信拿到會議上宣讀,又給全省縣以上黨委和省直機關局以上負責人轉發了來信。老一輩共產黨員的亮丑並不見真的丑,相反隻會讓他們的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列寧說得好:“一個政黨假如不敢照實說出自己的病,不敢進行嚴格的診斷和找出治病的辦法,那它就不配受人尊敬了。”黨員干部隻有自覺亮丑而不藏拙,多讓組織、群眾給自己把把脈、治治病,才能在“亮丑”中“治丑”,由“拙”變“巧”,讓自己得到真正的成長。(郝啟榮)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