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理性看待國學教育

扶青

2019年04月19日08:23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理性看待國學教育

  浙江溫州出現未成年人“女德班”,江西豫章書院宣稱可以通過國學幫助問題少年戒除網癮,孫楠女兒就讀國學培訓機構……一段時間以來,個別社會培訓機構擅自招收適齡兒童,以國學等名義開展全日制教育、培訓,引起全社會關注。教育部多次強調,不得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替代義務教育,不得以國學為名,傳授“三從四德”、佔卜、風水、算命等封建糟粕。

  國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數千年的積澱,從娃娃抓起是應有之義,但必須指出的是,它是義務教育的補充,不是對立關系,也無法取代義務教育。現在許多人轉向國學,大都是對義務教育不滿足。有的認為“千校一面”,雖然培養出了不少工程師、醫生,卻沒有“孔子一樣的大師”﹔有的覺得孩子個性強烈、難以管束,傳統教育能讓他們學會尊敬長輩。應該說,這些想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此反對義務教育,或者干脆“在家上學”,就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義務教育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必須學好“數理化”等系統科學知識,而同齡人一起成長,可以習得社會化生存的基本技能,這都是國學培訓機構無法取代的。

  另一方面,現在市面上許多國學教育是“剪輯”后的國學,是“假國學”“偽國學”。在各地此起彼伏的“女德班”裡,一種“三從四德”的教育仍廣泛存在。顯然,“三從”要求女子無條件地服從男子,是男尊女卑社會背景下的產物,“四德”是女子無權涉足公領域而形成的一種狹隘道德要求,它們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抹殺女性獨立人格,剝奪女性自尊,與現代法治社會完全不兼容。如此授課方式竟然大行其道,顯示的是國學教育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善,培訓課程沒有標准化,培訓方法缺乏科學性。究其根本,許多人不懂國學,分不清優秀文化和糟粕文化,“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學生交給這樣的機構,家長們真的放心嗎?

  “偽國學”遍地開花,書香氣的背后大都可以嗅到銅臭氣。在義務教育為主流的當下,許多培訓機構和學校搶生源,無非是瞄准了家長們的多元教育需求,從而打著“國學”的幌子謀利益。《2018—2024年中國國學培訓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咨詢報告》顯示,全國經營范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余家,足見蛋糕之大。然而瞄准商業利益的市場化探索,當真會形成科學的國學教育嗎?從許多案例來看,這是值得警惕的。對此,必須要完善法律、強化監管,像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一樣進行全面排查,嚴格考察培訓機構的教育資質,一旦發現“三從四德”這樣反科學、反教育的內容,就應依法取締、以儆效尤。

  不得不承認,熱情擁抱國學的背后,是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義務教育越來越難以滿足受教育者的差異化選擇。但義務教育再不堪,也是經過科學論証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也比魚龍混雜的國學教育更規范。渴望國學教育的熱情可以理解,但必須在義務教育的體系下進行。對此,一個較好的解決方式是在學校開設國學興趣班,滿足部分家長和學生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應該未雨綢繆,建立健全傳統文化教育的長效機制,從機構資質、師資要求、課程設置等方面綜合探索,弄明白什麼才是科學的國學教育,應該怎樣進行國學教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把國學教育發揚光大。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