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報:安之若素,不亂於心

寒山石

2019年04月12日08:2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安之若素 不亂於心

  人生難得是心安,身心安處是家園。凡事不亂於心,自有芳華沁人。作為黨員干部,要涵養正道直行、天下為公的浩然正氣,心如磐石、寧靜致遠的淡泊之氣,堅韌不拔、干事創業的昂揚銳氣,冰清玉潔、清正廉潔的無私底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北宋文瑩撰寫的《湘山野錄》中,記載了一則“食粥心安”的故事。范仲淹幼年求學時寧肯吃粥就腌菜,也不吃同學送他的美味菜肴,何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蓋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饌,后日豈能復啖此粥乎!”

  安之若素,方能不亂於心。心態決定狀態,狀態關乎成敗。古人認為靜心處世是一種大境界、大智慧。清代學者王之春在《椒生隨筆》中說:“天地間真滋味,唯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栝,唯靜者能看得透。”心若靜,就能使人面對誘惑而不心性迷失、保持定力而不左右彷徨、矢志追求而不意志動搖、堅守高潔而不陷入污濁,享有內心的一份寧靜、從容和淡定。反之,心亂則不安,不安則必敗。《春秋左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楚武王在出征攻打隨國前齋戒時,跟他的妻子鄧曼說:“余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果然沒過多久,楚武王便去世了。

  不亂於心,方能寧靜致遠。古人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心靜則智生,智生則事成。凡事不亂於心,不心浮氣躁、心有旁騖,就能砥礪意志,平心靜氣、心馳神往,致力於專心謀事、用心干事、一心成事。國畫大師齊白石成名后,有人問他何以從一介木匠成為一代名家?他答道:“作畫是守靜之道,涵養靜氣,事業可成。”作畫如此,做任何事莫不如此。黨員干部的心安,就應體現在心系群眾、安於本職,盡責盡職地實干事、干實事、干成事上,這是職責所系、使命所在。隻有把個人看得低一點、把群眾看得高一點,把名利看得輕一點、把事業看得重一點,把權位看得小一點、把責任看得大一點,才能“不亂於心”。如果一天到晚心猿意馬,既想當官又想發財,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心若貪,定難安。對身外之物貪心十足、貪婪無度,必會造成心智的迷亂。有的黨員干部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面對各種誘惑心態失衡,貪取不義之財。這樣一來,無異於給自己埋下定時炸彈,導致日日夜夜惶恐不安,看到有人被抓風聲鶴唳,聽到警笛聲響心驚肉跳,時時刻刻擔心東窗事發。殊不知,“安分”才能“守己”,“安然”才能“無恙”。《閑情偶寄》中寫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常見可欲,亦能使心不亂。何也?人能摒絕嗜欲,使聲色貨利不至於前,則誘我者不至,我自不為人誘。”隻有去貪欲之念,棄非分之想,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役,做人做事清清白白、干干淨淨,才能安好、安心。

  北宋哲學家邵雍說:“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誰謂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人生難得是心安,身心安處是家園。凡事不亂於心,自有芳華沁人。作為黨員干部,要涵養正道直行、天下為公的浩然正氣,心如磐石、寧靜致遠的淡泊之氣,堅韌不拔、干事創業的昂揚銳氣,冰清玉潔、清正廉潔的無私底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