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用經典詩詞培根鑄魂引領風尚

康震

2019年04月11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用經典詩詞培根鑄魂引領風尚

  吟一首詩,看千年經典惹人戀﹔歌一闋詞,讓蕩氣回腸詠流傳。從《登鸛雀樓》《春夜喜雨》這類耳熟能詳的唐詩經典,到諸如《山高路遠》《鄉愁》這樣的現代佳作,經典詩詞沁潤人心。當下社會,經典詩詞更需要被賦予鮮活的新生命,讓這些千百年的經典詩詞隨著優美旋律飛進每個人的心田,飛遍社會的角角落落,涵養人們的精神世界,哺育新時代的青少年,讓他們健康、陽光地成長成才。

  當前,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不斷升溫,不僅是現代人對精神文化溯源尋根的渴求,更是全社會對古老中國智慧精髓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果展現。例如,熱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大型音樂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就為觀眾打開了一扇氣象萬千的文學經典之門,通過現代化手段,在思想立意、文化內涵、節目形態等維度上既彰顯出鮮明的時代特點、鮮活的時代內涵、鮮亮的時代色彩,也讓古老文化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人們在經典詩詞的引領下一邊重溫古代文化的創新魅力,一邊潛移默化地開闊思想,重塑道德理念,為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添油助力。

  應當說,經典文本的意義不僅在於其優美的詞語,更在於其內涵深厚、立意深遠。《長歌行》裡的惜時之意、《山高路遠》中的樂觀進取、《千字文》展現的人間百態、《鄉愁》道出的家國眷念、戰歌《無衣》嘹亮唱響的軍魂……優秀作品無一不是直抵人心,讓蕩氣回腸的情感、波瀾壯闊的胸懷、矢志不渝的信仰,一遍又一遍蕩滌人們的靈魂,為現代人的生活、工作注入更加充沛充實的文化元氣。

  一曲《鄉愁》曾讓很多人不禁落淚。面對綿延的鄉愁,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故鄉、想到童年,想到那些回不去的人和事,想到家鄉的山山水水,世態人情。再比如,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上海校友合唱團用《登鸛雀樓》歌以詠志,表達他們一生致力於讓祖國“更上一層樓”的無怨無悔,兩鬢斑白的他們迸發出火熱的少年燃力,令人敬畏,亦讓人深受鼓舞。我想,這就是傳統文化照進生活、經典詩詞鼓舞人心的力量所在。

  文學經典必然含情、傳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傳”的,無論時光過去多久,其中蘊含的真善美永恆不滅。中華民族是長於抒情、長於吟詠詩歌的民族,從古至今,我們的民族都在以詩的語言來領悟自然,領悟人生和生命。詩詞是我們這個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精神財富,它不應也不會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更應當時時刻刻活躍在億萬人民群眾的生活裡。借由歌聲合成、語音識別等新技術的新玩法,“讀詩成曲,傳唱經典”這一全新概念也促使更多人加入到“經典傳唱人”的行列。當我們在自發傳唱、自發傳播詩詞經典的時候,我們也都是對生活有情、對社會有情、對國家有情的“有情之人”,我們將傳承詩詞的經典精品獻給人們,我們用經典詩詞、傳統文化培根鑄魂,我們希望這些底蘊深厚、魅力無限的藝術經典能夠持續引領當代文化風尚。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