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報:拼將赤血灌春花

桑林峰

2019年04月01日08:0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拼將赤血灌春花

對照英烈的理想信念、犧牲奉獻、人生境界,倘若我們還是戚戚於蝸角虛名,汲汲於私利得失﹔還是怕承擔風險,不思擔當、不敢作為﹔還是不願守著“正俸”過日子,總想搞點權錢交易、公權謀私,是不是應該感到汗顏、感到羞愧呢?

氣清景明,繁花盛開。每到這個時節,人們便通過各種儀式慎終追遠、緬懷英烈。空氣中氤氳著英烈的氣息,社會上傳播著英烈的事跡,內心裡吟誦著英烈的遺願。

一種精神最終會演變成文化。英烈事跡和英烈精神,已經成為我們黨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心隻愛共產黨,哪管他人道短長?我一歌兮歌聲揚,碧血千秋吐芬芳。”犧牲時才27歲的革命烈士王達強,其詩見熱血、見肝膽、見抱負,既有文人的情懷,又有共產黨人的氣魄。他犧牲時的最后一句話是:“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屈。”這是何等的悲壯,又是何等的堅貞!

人生自古誰無死,拼將赤血灌春花。每每捧讀革命烈士的詩詞文章,都是對我們思想上的一次淘洗、靈魂上的一次淨化,也是對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一次激勵和鞭策。

“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夏明翰,曾給妻子鄭家鈞寫有一封遺書,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親愛的夫人鈞:同志們曾說世上唯有家鈞好,今日裡才覺你是巾幗賢……拋頭顱,洒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夏明翰送給妻子的禮物)留著相思念,赤雲(夏明翰的女兒)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寫完這封遺書,夏明翰抑制不住對妻子和女兒的愛戀,用嘴唇和著鮮血,在遺書上留下一個深深的吻印。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誰不愛惜自己的妻兒父母?然而,英烈勇於就義、慷慨赴死,皆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大愛,有蒼生,有理想,有信仰,願拼熱血衛吾華。

“民多菜色仕多訌,敢把頭顱試劍鋒”,帥開甲的《就義詩》彰顯著為民擔當的大義﹔“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周文雍的《絕筆詩》展示著信仰信念的力量﹔“世界工農全秉政,甘心直上斷頭台”,王幼安的《就義詩》表達了視死如歸的豪情﹔“飲彈從容向天笑,長留浩氣在人間”,鄧雅聲的《絕命詩》體現了寧死不屈的品格﹔“遍地銅駝荊棘變,游魂應逐戰旗來”,藍飛鶴的《絕命詩》凸顯了勇敢戰斗的血性……詩以明志,言為心聲。這些英烈雖然遠去了,但他們的名字熠熠閃光,他們的事跡永不磨滅,他們的精神萬古長青,他們的遺志激蕩天地。

探究大革命時期的英烈,我們沉痛地發現,他們生命大都止於1927年至1928年,多是20歲上下的年紀。據黨的六大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革命人士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蕭楚女、陳延年、趙世炎等黨的著名活動家先后英勇犧牲。歲寒知鬆柏,烈火見真金。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被征服,他們從地上爬起來,揩干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不怕犧牲、接續戰斗,直至換來一個新中國,使中華民族走上復興大道。

金一南在《苦難輝煌》中寫道:“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干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的時代。”今天,比之那些犧牲的英烈,我們是不是應該感到很幸福、很滿足呢?對照英烈的理想信念、犧牲奉獻、人生境界,倘若我們還是戚戚於蝸角虛名,汲汲於私利得失﹔還是怕承擔風險,不思擔當、不敢作為﹔還是不願守著“正俸”過日子,總想搞點權錢交易、公權謀私,是不是應該感到汗顏、感到羞愧呢?

“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向往、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不能被輕歌曼舞所誤,不能‘隔江猶唱后庭花’。”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是提醒,也是告誡。華夏騰飛時,最是慰英烈。每位共產黨人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弘揚英烈精神,把英烈鑄就的文化精魂發揚好,把英烈追求民族復興的遺願完成好,努力創造屬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以不朽的德業功業回報英烈的付出、奮斗和犧牲。(桑林峰)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