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金台論道:圖書出版,要數量也要質量

張  賀
2018年12月20日04: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我國新書品種的增速有所下降。但即使這樣,我國年均出版圖書依然超過50萬種,其中新書超過25萬種。就品種而言,我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出版大國。但與其他文化領域一樣,出版領域也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出版業因此努著勁兒要加快改革,優化結構,盡快推出能夠“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佳作。在這一大背景下,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圖書品種已經足夠多了,當務之急是把總量降下來,把質量抓上去。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機械和僵化地理解這一觀點,最終很可能圖書品種降下來了,精品力作還是沒見到。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認識我國圖書品種的快速增長,理解其內在的原因和意義。

  對圖書總量的認識隻有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中去看,才能充分理解總量巨大的深刻意義。我國圖書品種自2013年突破37萬種以后,短短5年時間就達到了50多萬種。這是這一時期我國出版業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的成果。拉長歷史的視野,這5年圖書品種的快速增加使我國在歷經500多年后重回世界第一出版大國的位置。

  一個國家圖書品種與印數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通常而言,圖書品種越多意味著文化科技的發展越快,意味著人民的文化需求越旺盛。據學者鄭也夫研究,我國曾在1000多年中持續保持圖書品種世界第一的位置。但自15世紀中葉以來,我國圖書品種增長緩慢。1600年,歐洲各國擁有的圖書是125萬種,中國擁有圖書1.4萬種,前者是后者的89倍。而到了1900年,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西方的圖書種類達到了1125萬種,中國是12.6萬種,同樣是89倍。更不用說,在這一過程中,西方圖書反映的是工業革命以來科技、政治、文化等領域的新知,而我國圖書局限於傳統的經史子集。為了追上西方,中國用了500多年的時間才重新回到世界圖書種類最多的位置。這一成就是近代以來幾代中國知識分子和出版人不懈奮斗的結晶,是黨的正確領導和改革開放偉大時代所創造的奇跡。

  每年50多萬種圖書看似不少,但就人均而言,我國圖書無論是品種還是印數都不算多,一年90多億冊圖書平均到14億人頭上,每人還不到7冊,如果再去掉教材教輔等出版物,人均圖書佔有量就更少了。為了加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理應大力鼓勵創作、鼓勵出版,加速知識文化在全社會的涌流與普及。為此,出版業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要更快地發展自己。

  當然,50多萬種圖書不可能本本都是精品,肯定有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象,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就否定50萬種圖書的巨大意義。總量多,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國出版業完全有能力在加速發展中實現結構優化。對此我們要有充分信心。

  出版業既要“有高原”,也要“有高峰”。“高峰”和“高原”都不是憑空而來的,高峰坐落於高原之上,高原之下是寬廣厚重的根基。而高原和高峰都需要時間的沉澱,每年50多萬種圖書正是誕生高峰之作的根基。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20日 15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