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改革開放重建人心 精神大廈巍然聳立

2018年12月12日07: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改革開放重建人心 精神大廈巍然聳立

  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使國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改革開放的全面鋪陳,不斷刷新公民的精神面貌。改革開放提升了國民的權利自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制度規劃和落實,讓國民充分享受到權利的尊嚴,能夠舒展自身的公民精神,更從容地看世界,更自信地追求美好生活。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回顧改革開放40年,我們看到了物質世界的豐饒,也感受到了精神世界的豐富。改革開放的斑斕征程,既是人心重建的過程,是國民品格得以涵養的過程,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大廈巍然聳立的過程。

  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梳理中華民族的心靈史,不難想到那些充滿張力的時代風貌。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舉行的第3屆女子排球世界杯上,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奪冠,成為中國三大球運動中的首個世界冠軍,“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響徹神州大地,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女排精神激蕩時空,改革開放鼓舞人心,那是精神昂揚的年代,也是民眾干勁十足的年代。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北大學生齊聲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習總書記說:“今天我們仍然要叫響這個口號,萬眾一心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這是兩個時代的對接,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那些具有年代感的經典話語,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等等,無不標注著國民的奮斗渴望,無不見証著大國行進的鏗鏘步伐,今天我們從中仍能清晰感知精神的魅力,體悟砥礪奮進的情懷,激蕩追逐夢想的豪氣。

  改革開放40年所創造的物質奇跡舉世矚目,所帶來的精神塑造同樣可圈可點。黨中央從一開始就強調“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就是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錢袋子要鼓起來,腦袋同樣要富起來。從改革開放之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位一體”布局,到黨的十六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從黨的十七大擴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到黨的十八大確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再到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貫穿40年改革開放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納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全面展開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的成就舉世公認。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道德之於個人和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在弘揚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我們也越來越注重自我的道德培植,越來越擁抱道德的力量。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四德”教育深入人心,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成為黨員干部的道德自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也成為普通民眾的道德追求。

  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使國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改革開放的全面鋪陳,不斷刷新公民的精神面貌。從平等意識到效率意識,從開放精神到開拓精神,從法制觀念到法治觀念,幾乎在每個方面都有了飛速發展。這一方面歸功於改革開放提升了國民的權利自覺,另一方面,正是制度保障更加有力,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制度規劃和落實,讓國民充分享受到權利的尊嚴,從而能夠舒展自身的公民精神,更從容地看世界,更自信地追求美好生活。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信仰的力量也是無窮的。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當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當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會更加豐富多彩,筑夢路上就會洋溢磅礡動力。

  本報特約評論員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