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該用誰”與“誰該用”

劉根生
2018年12月06日04: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有位地方干部感慨:“該用誰”與“誰該用”,雖都有個“該”字,但因出發點、落腳點不同,導向與結果也存在差異。“該用誰”是因事用人,干事之人受青睞﹔“誰該用”往往因人謀事,能不能干事常被忽略。古往今來,用干事人才能成大事,是為至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公正用人,公在事業,要從黨和人民事業出發選干部、用干部,堅持事業為上、依事擇人、人崗相適。”這一明確要求,指明了用人以公的一個重要衡量標准,這就是事業。事業至上、排除私心雜念,選人用人就會從“該用誰”的角度出發。

  文物鑒定中容易出現兩種錯誤,一種是把真物看假,一種是把假物看真。隨著作偽手法不斷翻新、越來越有科技含量,把假物看真或許難以避免,但若把真物看假就不可原諒了。因為在這背后,除了眼力不濟外,往往還隱藏著主觀故意甚或利益輸送。選人用人亦是如此,把假當真是錯誤,見真不用也是錯誤。干部選任,考驗識人的眼力,更考驗對事業的忠誠。“公則無不明”。心中裝著事業,始終忠誠於事業,才不會輕易與能干事之人“擦肩而過”。

  因事用人、用干事之人,不僅意味著“事業留人”,更意味著善於為人才創造好的條件。一位地方領導干部說,人才政策要多些“量身定制”。頂尖人才“擇木而棲”不是去求誰重用,而是要去成就事業。如果隻畫了一個餅,把人才引進來不管不問,不去為人才創造適宜生存發展的環境條件,人才即使進得來也留不住,遑論干得好?在相當意義上說,人才有了適合自身發展的土壤,才會更好為事業貢獻智慧和才華。

  因事用人、用干事之人,不僅意味著用好“共識性”人才,還意味著用好個性化人才。曾經,梁漱溟報考北京大學落榜,卻被蔡元培聘任為北大教授,因為一篇《究元決疑論》盡顯其理論功底﹔數學家華羅庚本是店員,因論文被數學泰斗熊慶來看中進了清華。由於不符合各類常規標准,“華羅庚們”往往難以進入選拔視野。善於發現使用“非共識性”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真正踐行“事業為上、依事擇人、人崗相適”。

  因事用人、用干事之人,不僅意味著“因崗擇人”,還意味著養人育人。一位企業家談人才戰略時說:不僅要擁抱成功人才,也要擁抱“失敗人才”。其實,“失敗人才”並非敗事者,而是懷揣抱負和才華的尚未成功者。“用人如器”,器當打磨,人也須在事上磨。心系事業,擁抱“失敗人才”,讓他們在事上練,英雄終將有用武之地。

  “國家存亡之本,治亂之機,在於明選而已矣”。始終站穩為公的立場,一切從事業發展著眼,那麼就不難明辨“該用誰”與“誰該用”,讓“因事用人”蔚然成風。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6日 04 版)

(責編:白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