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傳統文化呼喚現代表達

馬雨音
2018年11月16日05: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掃描二維碼,一起來玩“子曰詩雲”

  “有底蘊”“有趣”“精美”,這是不少網友對一款在線小游戲的評價。前不久,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一個H5小游戲,通過移動有部首偏旁的方塊拼漢字,將其完整連成一句古詩,就能“過關”。游戲畫面精美、寓教於樂,讓人仿佛置身於詩人筆下的山水之間。有網友感嘆,“羨慕古人把生活過成了詩”﹔也有人留言,不妨多些這樣的游戲,娛樂的同時還能得到文化熏陶,一舉兩得。

  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國家寶藏》,再到故宮一改過去的“嚴肅臉”變得“萌萌噠”,甲骨文手機表情包成為斗圖“新寵”,近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紛紛走出“故紙堆”,以時尚有趣的形象“飛入尋常百姓家”,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大餐,也點燃了大家對中華悠久文化、厚重歷史的熱情。

  有學者認為,傳統文化是保存先人的成就,並使繼起的后代適應社會的一種既定存在形態,它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理性工具,傳統文化的承襲使我們成為“真正的人”。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可以說,中華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骨髓裡。這就是文化DNA。

  然而,在社會飛速發展、技術迭代升級、文明相互交融的今天,如何讓中華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故宮博物院掌門人單霽翔道出了他的秘訣,“作為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要把文化資源真正地融入人們的生活”。融入生活、連接當下,這是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的一個重要方式。無論是綜藝“愛上”詩詞,還是故宮文創產品成“爆款”,都是把准時代脈搏、洞悉社會變遷、創新表達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擁抱現代生活,做到現代化、年輕化表達,自然“圈粉”無數,潤澤心靈。

  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需要的是創造和創新能力,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甚至粗制濫造。現實中,有的地方為制造噱頭,在城市發展中奉行“拿來主義”,花了重金卻造了“假古董”,形似神不似﹔有人罔顧事實戲說歷史,將其變成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制作雷人的“穿越劇”,內容空洞、毫無營養﹔還有人打著所謂“回歸傳統”的旗號,宣揚封建綱常等文化糟粕,顛覆三觀、扭曲價值。種種亂象,既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更難以讓其活起來。實踐証明,一味地粗制濫造、盲目地跟風炒作,隻會讓傳統蒙羞。隻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激活傳統文化的“一池春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今年4月,一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在日本沖繩國際電影節上征服了無數觀眾,一舉斬獲“最受歡迎的海外影片”獎。以國粹和最新電影科技“3D全景聲”相結合,將電影邏輯和京劇審美獨特地貫穿於唱念做打之中,既展現了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也回應了現代社會關切,因而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認同。可見,優秀傳統文化有其獨特魅力,隻要創新方式、創新表達,就能穿越時空煥發新的光彩。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6日 09 版)

(責編:馬昌、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