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海外版專欄“代表走筆”:匠心筑夢 砥礪前行

作者尤立紅,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大港油田公司第五採油廠第一採油作業區油水井管理五組組長。2011年2月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2010年4月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本報記者李婕整理。作者肖像,張武昌繪
2018年10月18日09: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是時代精神的鮮明體現。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報告從敬業、質量、風氣三個方面為勞動者指明了方向,這是對基層員工實現匠心筑夢的最大鼓舞。

  我從事一線採油工作22年,見証了生產環境不斷改善、設備流程更新換代、工藝技術改革創新的歷程,深有感受。

  履職盡責,傳承敬業之風。石油人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優良基因,石油企業發展波瀾壯闊的實踐是員工成長的良田沃土。大慶工人王進喜盡職盡責保生產,用“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句話詮釋了勞模精神的本質。我單位把“履職盡責”作為勞模選樹和先進評優的標准,通過“講勞模故事”“十年先進風採錄”“勞模在我身邊”等一系列活動掀起學習勞模、先進的浪潮,人人可參與、全程透明化的“年度先進評選”成為員工心中神聖的儀式,敬業風氣成為主流並升華成一份熱愛。2018年至今,僅我所在的油水井管理組員工們就提出合理化建議26條,節能創效13萬元,增產562噸。

  精益求精,追求極致。採油工不僅要對地面設備流程、工藝如數家珍,保証正常運行,更要對看不見的井筒、地層情況了如指掌,保証正常出油。有了工作的熱情,還要有能力去勝任,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提高崗位技能。我們注重成果的“品質”,在工作中,對每項操作、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追求極致。通過精細油井管理,保証措施的合理性、准確性、有效性,為穩產上產提供保障﹔通過精細培訓管理,提升全員素質,保証操作質量,延長操作周期。直連式抽油機的對中程度關乎油井的連續生產,對中難度相當於站在3米的平台將一根針丟進位於地面的礦泉水瓶,沒有專業的對中設備,我們憑著人推手拉,歷時6小時,終於實現組裝的完美鍥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大家的成長和進步,收獲了面對日后工作時更多的自信。

  破舊立新,不斷創新。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普通職工發揮主觀能動性,更需要在體制、機制方面更好地配合。企業、個人都要扮演好相應的角色,才能合力打造創新型企業。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操作費時費力,人力、物力、財力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流失,科技創新正是通往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大港油田公司工會非常關注青年崗位員工的成長成才,大力支持勞模創新工作的創建和運行,尤立紅勞模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我帶領員工苦練內功、革新技術、解決生產難題,幫助員工把想法變成現實,讓基層員工的“智慧點子”,變成助推企業發展的“效益金子”,與基層員工共筑“工匠夢”。就是這些改革創新的涓涓細流,最終匯成了全員積極參與的創新熱潮,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作者尤立紅,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大港油田公司第五採油廠第一採油作業區油水井管理五組組長。2013年1月獲“加油中國·傳承鐵人”優秀人物稱號,2011年2月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2010年4月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07年2月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5月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本報記者李婕整理)

  欄目郵箱:hwbdbzb@163.com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