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快評)

人民日報:拒絕“看不懂”的隱私條款

趙曉曦
2018年10月10日04: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兩年前賣房的王先生直到現在還會接到房產中介的電話。“我向中介要求過,賣房后撤掉我的登記信息。”然而,此類電話仍“蜂擁而至”。“拉黑一個還有下一個,隻能自認倒霉。”

  像王先生這樣“自認倒霉”的用戶並不少。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泄露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個人信息泄露后約有1/3受訪者選擇“自認倒霉”,這是無力應對后的無奈接受。

  報告中,還有一組數據同樣引人關注:用戶在安裝和使用手機APP時很少閱讀應用權限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條款,“偶爾閱讀”和“從不閱讀”者居多,二者相加比例達57.3%﹔在選擇“從不閱讀”的人群中,61.2%的受訪者是因為不授權就沒法用,隻能被迫接受。

  如今,多數互聯網產品的個人隱私條款或用戶協議冗長而雷同,大多數用戶往往“大概掃一眼,拖到最后面,不會認真讀,讀也讀不懂”。如此一來,告知作用無法保障,用戶協議便形式大於內容。

  防止個人信息泄露需要多方協作,技術漏洞要“補”,涉及個人信息安全的人員要“管”,黑灰產業鏈要“打”﹔而從用戶層面來看,個人隱私條款或用戶協議不僅不該成為“霸王條款”,更需要切實保証其告知作用落到實處。

  平台方切實履行告知義務,首先需要在用戶協議上下功夫,採用更多人性化的創新,比如圖片、圖表、動畫等更直觀的呈現方式。其次,落實平台責任,不僅要明示採集使用規則,也要向用戶提供關閉授權、刪除個人信息、在線注銷賬戶等功能,切實保障用戶控制個人信息的權利。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10日 11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