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來論:用心培育“田園綠領”

2018年10月08日04: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用心培育“田園綠領”

  浙江文成 張小華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作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鄉村振興的實現,需要的不僅是政策與資金,更需要一批具備知識和技術,可扎根農村、深耕田園的“綠領”人才。

  人才聚集,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讓鄉村未來可期,一定要用好人才隊伍,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可喜的是,時下全國各地越來越多年富力強的新型農民正還鄉歸田。以身邊事為例,去年4月以來,縣裡通過多項政策培養出的一批懂經濟、善管理的鄉土人才和能干事、會帶隊的村干部,給村民辦了4230件實事,幫著成立了432家專業合作社、303家家庭農場,對於我們這樣欠發達山區小縣來說,無疑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培育深耕田園的人才,需要對他們的成長給予關心。“綠領”們住得下、扎得實、看得遠,才能干得好。

  

  合力辦好“家長學校”

  安徽蕪湖 奚居輝

  近日,北京市印發文件,提出要在全市中小學建立“家長學校”,實現100%全覆蓋。如何讓“家長學校”在實際中發揮作用,引發討論。

  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家長學校”不僅能對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給予更加科學合理的引導,同時也是孩子從家庭到學校之間的橋梁,保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縫銜接。讓“家長學校”真正發揮作用,有賴於可操作性強的制度規范和教學內容。需要看到,以往“家長學校”在實踐中出現了家長工作太忙,參與度低的問題。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與配合,包括家長工作單位的支持等,以便家長定期參與活動,分享孩子成長的點滴。

  辦好“家長學校”,絕不意味著學校把本應肩負的責任轉移給家庭。督促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固然重要,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並不是同質的、可以替換的,而是互補的、互相促進的。辦好“家長學校”也需要處理好這對關系。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8日 05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