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論:制造業大國呼喚高素質技工

朱永新
2018年09月14日05: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建設高素質的技工隊伍,既要加強頂層設計,打通體制機制障礙,也要完善具體環節,凝聚各方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的人才基礎應該是技工”。面對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技工隊伍,激發大國工匠精神,方能為中國制造凝神聚氣,為中國發展加油聚力。

  然而,我國制造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技能勞動者短缺,尤其是高技能勞動者數量少、比例低、招聘難、流動大且多集中在大型企業。據統計,全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二是技能勞動者水平不高,勞動力可替代性強,尤其農民工技能培訓參與率低。三是技能勞動者供給與需求不完全匹配,一些地方職業教育所提供的技能類型與生產需求出現錯位,服務業等熱門技能培訓飽和,而工業技能培訓則明顯不足。

  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能形成體系有待完善。在我國,公共財政是技能培訓的主要投資方,建立的職業學校主要負責提供制造業所需的通適性技能,難以覆蓋各種專用技能,難以保証培訓質量和效率。加之傳統學徒工制度不斷衰落,而企業內部新的技能養成體系尚未建立,也限制了高素質技工的產生。

  應對制造業的技工短缺問題,需制定更有效的激勵政策。對企業而言,要對積極參與員工技能培訓的企業給予培訓經費稅前扣除、教育費附加返還等財政補貼及補償政策﹔在科技項目立項、成果評定時,企業參與技能教育作為重要評價依據﹔對高技術和高學歷職業教育畢業生聚集的企業,給予城鎮入戶名額獎勵,幫助企業降低員工流動性,形成技能積累。對個人而言,中辦國辦已印發《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各地也紛紛出爐措施,免除技術工人后顧之憂,將激發出磨煉技術的熱情。

  培養技能人才,可以將市場競爭引入職業教育領域,以市場調節職業教育的供求。具體來說,可以鼓勵職業學校與市場化培訓機構合作,提高課程質量及與市場的契合度﹔或者通過國際合作、行業合作或與國內領軍企業的合作,引入認可度高的職業資格認証培訓和考試,幫助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促進其掌握的技能在企業中不斷沉澱。同時,要制定更開放合理的辦學資質規定,鼓勵企業開辦職業院校,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舉辦混合所有制學校或專業。

  市場參與職業教育不能隻依靠個別企業的力量。首先,要促進不同企業擰成“一股繩”,共享技能培養成果。應鼓勵同行業企業進行“有組織的競爭”,在小范圍內限制“挖人”從而保護企業的技能投資,同時維持、提高熟練工人工資標准,防止技能員工快速流動。其次,要發展高校與企業多層次、多階段的合作,建立共享型公共實習實訓基地。最后,要通過行業組織來協調企業的技能培訓工作,行業組織應具有協調技能生產和資格認証並建立跨企業培訓機構等功能。

  從農民工大國向技工大國轉變,是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要鍛造一支知識深厚、技能精湛和善於創新的高素質技工隊伍,既要加強頂層設計,打通體制機制障礙,也要完善具體環節,凝聚各方合力。這樣,“匠心”才會生根發芽,制造強國的基石才能夯實筑牢。

  (作者為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4日 05 版)

(責編:曹昆、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