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部:舉旗幟,為國家立心民族立魂

——自覺承擔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①

本報評論部
2018年08月28日04: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如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如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如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如何不斷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一起探討如何自覺承擔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

  ——編  者  

  

  越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觀念多元多樣,越要在千帆競發中立主導、在百舸爭流中立主流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對於宣傳思想工作,承擔起“舉旗幟”的使命任務,可謂基礎中的基礎、關鍵處的關鍵。

  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剛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起強烈反響。“讓黨的聲音佔據輿論高地,使黨的方針政策深入人心”“將工作做到人心上,讓主流聲音更加響亮”“更生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從線上的熱烈討論,到線下的積極回應,涌動著一以貫之的主題,這就是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麼管用?這是全世界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中國故事最精彩的主題。以“鞋子論”說明制度要適合國情,以“籠子論”宣示制度反腐路徑,以“兩山論”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以“根”和“魂”倡導優秀傳統文化……精妙的比喻、生動的話語背后,是立足歷史方位、發展大局的深入思考。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把科學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才能讓我們在風險挑戰面前站穩腳跟、淡定從容,在迅速變化的時代贏得主動,凝聚起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的磅礡之力。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年均經濟增長7.2%,年均脫貧人口超過1300萬,高鐵技術“走出去”,雄安新區“長起來”,全面深化改革搭起四梁八柱,“一帶一路”倡議贏得世界認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下生動的實踐注腳。這也是我們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最豐富的素材、最堅實的基礎、最深厚的底氣。隻有把中國歷史性飛躍背后的支撐力量講清了,把民族復興征程上的指導思想說透了,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宣傳思想工作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任務。

  經歷改革開放40年的飛速發展,中國不僅書寫了經濟發展的“中國震撼”,更呈現著精神層面的“中國故事”。如果失去了思想導航和價值引領,那就會缺“心”少“魂”,最終迷失方向、失去命脈。正因此,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正是要繼續書寫立心立魂的中國故事,夯實我們國家的價值基座、賡續我們民族的文明血脈,讓“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精神基因展現出更強大的魅力和更旺盛的生命力。

  在信息時代,各種觀點泥沙俱下,一些錯誤思潮也乘虛而入。有人鼓吹“共產主義虛無縹緲”,有人刻意歪曲歷史、丑化英雄,還有人抱著泛娛樂化、泛物質化的態度。越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觀念多元多樣,越要在千帆競發中立主導、在百舸爭流中立主流,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舉旗幟,絕不是凌空蹈虛、空洞表態,而是要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發生“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的化學變化。要打好我們的“一手好牌”,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找到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增強說服力和感召力,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更多人心中落地生根。

  有人說,在亞歷山大的行動裡,能夠發現亞裡士多德。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思想的火炬,就足以燭照著一個古老民族的前進方向和精神家園。這樣的根與魂,正是我們不懼任何風險挑戰的底氣所在,是我們勇於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所在。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8日 05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