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海外版專欄“代表走筆”:誓做“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作者郭素萍,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李保國山區開發與林果產業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先后被評為河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河北省扶貧攻堅突出貢獻者。本報記者李婕整理。作者肖像,張武昌繪
2018年08月22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關於扶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改變簡單給錢、給物、給牛羊的做法,多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不大包大攬,不包辦代替,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今年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和文化等扶貧,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這些話說到了我們科教扶貧人員心裡。科教扶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通過科學技術教育幫貧扶貧,改變落后生產力,讓貧困的農民具有職業技術能力,增強脫貧的內生動力。回憶我們河北農業大學走“太行山道路”39年來的科教扶貧實踐,有幾點感受。

  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我們團隊的李保國教授扎根太行山35年,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多個全國知名品牌。把農業先進管理技術帶給農民,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這些年一共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借助科學技術,團隊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事跡作出批示,稱他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科學設想,發展鄉域生態經濟。李保國教授在世時曾提出兩個設想:一是加快農民脫貧步伐的“大苗建園”技術﹔一是改變扶持一村一戶脫貧致富模式,發展“鄉域生態經濟”。經過我們團隊兩年的努力,大苗建園已試驗成功,大苗建園實現了蘋果樹提前兩年進入盛果期。採用這項技術,果農人均種植一畝蘋果園,三年可以奔小康。根據鄉域經濟的設想,團隊謀劃了內丘縣侯家庄178平方公裡生態大花園,覆蓋全鄉35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的26萬畝山場,要讓全鄉1.5萬群眾走生態路,吃生態飯,發生態財,端上金碗和銀碗。生態大花園建設是生態產業發展可復制的產業致富新模式,現在河北農大把生態大花園的規劃作為學校的一號工程,正舉全校之力規劃中。

  為農民辦實事,哪裡有需求就到哪裡去。農民無小事,一個問題就可能會影響家庭一年或者幾年的收入。我們團隊的所有成員,除了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之外,其余時間大多數都在果園。僅2017年,我就有300多天在基層,跑遍了邢台、邯鄲、承德等9個市,深入太行山、燕山和平原31個縣市,在果園裡手把手教農民果樹管理技術。李保國事跡在全國宣講之后,全國各地要求傳授果樹管理技術的人越來越多。我先后到江蘇睢寧縣、新疆若羌、輪台縣等地指導建園規劃,給農民培訓蘋果、核桃、紅樹莓等管理技術,兩年累計130余次,培訓農民7000余人次。

  偉大事業無窮期。今后我們團隊將堅持走科技扶貧之路,為鄉村振興做好科技服務,誓做“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作者郭素萍,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李保國山區開發與林果產業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先后被評為河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河北省扶貧攻堅突出貢獻者。本報記者李婕整理)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