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深入參與全球價值鏈

劉志彪
2018年08月17日06: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綜觀工業化國家的制造業發展,大都經歷了一個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過程。正是各國前后相繼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所以,一個國家制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漸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這是世界經濟中的普遍現象和基本規律,有利於世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孕育興起,國際分工體系加速演變,全球價值鏈深度重塑。我國制造業深入參與全球價值鏈,既符合中國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

  發揮企業在價值鏈構建中的主體作用。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大型跨國企業或者依托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主導形成市場驅動型全球價值鏈,以品牌、設計、市場、營銷、網絡等優勢,向全球供應商發出巨額採購訂單﹔或者依靠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主導形成生產者驅動的全球價值鏈。目前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大多數是金融類企業,制造類企業很少。這說明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應該看到,在振興實體經濟和持續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下,中國市場正在給全球企業和人才提供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國企業完全可以依托本國市場的龐大需求,推動構建市場驅動型全球價值鏈﹔也可以面向國際市場,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產品,推動構建生產者驅動的全球價值鏈,在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其他國家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努力打通瓶頸部門。在全球價值鏈上,一些擁有核心技術、關鍵部件和特殊材料的中間投入品供應商雖然不直接與終端消費者發生聯系,但因掌握行業的關鍵知識和技術,享有其他企業無法替代的優勢地位,在相關行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具有這類性質和能力的供應商被稱為“隱形冠軍企業”。目前處於全球價值鏈上游的隱形冠軍企業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中國雖然有很多產業規模做到了世界前茅,但這些產業往往大而不強,還存在一些瓶頸部門。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應向上延伸產業鏈,專注於鏈上的技術知識密集環節,把技術和工藝層層往上做專、做精、做強、做大。這也說明,我們不能根據靜態比較優勢理論去揚長避短,放棄對價值鏈上游一些知識技術密集環節的追趕,而應以動態競爭優勢理論為指導,揚長補短,努力打通瓶頸部門。這顯然需要充分發揮民間、市場和中小企業的作用。

  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目前,我國大部分代工企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依靠大規模、低成本、低價格進入市場。但要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低成本優勢正在減弱。同時,經過多年的技術、人力資本、管理經驗和生產能力積累,一些代工企業已走過進口零部件的裝配生產階段,處於大規模整機生產能力提升階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發設計能力,有的還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這說明,我國企業已經具備了轉型升級的條件和基礎,應通過深度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制造與服務融合,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利用信息化平台和工具,推動服務向產業鏈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擴大服務范圍和服務群體,及時獲得客戶反饋,優化服務內容,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建設開放包容共享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符合制造業服務化的大方向,是加快制造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

  優化產業組織基礎。在這方面,有兩個重要問題值得關注:一是高度重視化解過剩產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完善法治、加強規則建設,通過提高環保、能耗、質量、標准、安全等准入門檻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產能優化調整。二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從發達國家經驗看,產業發展到較高階段后,便會形成具有領先企業、專業化分工系統和協作網絡、核心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以集合形式嵌入全球價值鏈,其競爭與合作形態也由公司總部之間、代工廠家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逐漸演變為集群內部企業與企業之間、集群與集群之間、集群與非集群之間以及本國集群與國外集群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產業集群競爭與合作的結果,使得價值鏈獲取業務的空間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復雜、效率越來越高。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不僅要提高生產技術水平,而且要提高系統技術水平,特別是提高集群內部組織能力與戰略協調能力。先進制造業集群在競爭與合作中不斷提升能力和水平,將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不斷躍上新高度。

  (作者為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7日 07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