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專欄“代表走筆”:讓每一個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 |
|
今年全國兩會,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說,在選舉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時,黨中央提出,中央領導同志應選擇老少邊窮地區參加選舉。我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選舉,表達了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2005年中專畢業后回故鄉,生活勞動在草原上,從事再熟悉不過的畜牧養殖業。2009年我當選為嘎查委員會主任。面對日益脆弱的生態環境和群眾貧困狀況,嘎查黨支部結合實際情況,堅持把黨建“主業”與脫貧攻堅“主責”相統一,以支部為核心,帶動農牧民積極參與、抱團脫貧。到2017年嘎查人均收入達到12800元,實現了脫貧致富。
探索“股份制”養牛管理。本著“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我們實行自願入股和退股的“股份制”經營管理。農牧民可以現金、耕地和牛入股,最終嘎查234戶中207戶入股、入股率90%以上。合作社變傳統家庭式生產經營為規模化、產業化集中經營,2013年實有啟動資金550萬元,到2017年末總資產達3200萬元,年營業額2300萬元、淨收入840萬元。
創新合作社扶貧方式。一是股份分紅。通過發展黃牛主導產業,廣大農牧民成為股東,合作社連續4年共分紅330萬元、嘎查每年人均增收800元。二是就業扶貧。農牧民社員廣泛參與合作社各生產經營環節,就地轉移就業勞動力46人、以產業帶動間接就業65人。農牧民勞動力就業創造收入4年共998.4萬元,嘎查每年人均增收2300元。三是兜底保障。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合作社提供基礎生活需求保障。2017年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49750元,共幫扶130戶貧困戶,本嘎查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定期穩定脫貧。同時,合作社資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及入伍青年31名,救助孤寡老人6人、扶持困難戶建房7戶等,累計投入資金達到16.9萬元。
今后我們還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發力,加快脫貧。一是人才引進。合作社發展壯大需要各類技術、管理人才,基層很難對口招聘到相關人才,希望相關部門協助搭建人才培養和引進平台。二是爭取解決無抵押物、貸款難問題。農村牧區合作社基礎建設用地、農田、牲畜不能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融資,導致合作社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擴大生產。三是開展生產經營性保險業務。積極支持和擴大農田、牲畜等合作社生產資料保險業務。四是拓展扶貧專款資金的靈活性。做到有針對性地精准到一家一戶,不盲目使用資金。
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初心,把每一個貧困家庭的脫貧致富問題放在首要位置,帶動廣大農牧民群眾實現共同致富。這是我們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初衷,也是最大的收獲和意義。
(作者吳雲波,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嘎查委員會主任。2017年9月,獲“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本報記者李婕整理)
欄目郵箱:hwbdbzb@163.com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