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記者手記·看見長江·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人民日報記者手記:一份獨特的補償方案

程  晨
2018年08月01日04: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生態補償這個概念,大家都不陌生,也有不少地方在實施相關機制。此行在湖北宜昌市,當地為治理黃柏河制定的生態補償方案就十分“接地氣”,讓人眼前一亮。

  黃柏河是長江一級支流,被譽為宜昌的母親河,承擔著為宜昌全市近一半人口供水、為宜東地區100萬畝農田灌溉的重任。黃柏河流域上游地區也是磷礦富集地,現有磷礦採選企業60多家,是長江流域最大的磷礦基地。因此,磷污染也成為黃柏河流域的主要問題之一。

  作為緩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的重要手段,生態補償是治理河流污染的有效辦法之一。但黃柏河和大多數河流不一樣的是,它發源於宜昌市夷陵區,流經遠安縣后又轉至夷陵區,最后在葛洲壩水利樞紐大壩上游匯入長江——由於黃柏河干流兩次流經夷陵區,當地在實施相關生態補償機制時,難以確定補償參考斷面,也就無法直接採取其他地區現有的相關補償辦法。因此,在學習其他地區經驗的基礎上,當地制定了獨特的生態補償方案:首先,由於干流流經線路的特殊性,當地決定主要考核支流水質。同時,水質與資金補償、採礦指標“雙挂鉤”,宜昌市每年拿出100萬噸磷礦開採指標獎勵夷陵、遠安中的達標者,若都達標,則按一定比例分配﹔若都不達標,則干脆砍掉這100萬噸開採指標。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生態環境有自己的獨特性,各地的社會經濟條件也有自己的獨特性,怎樣針對自身問題、利用自身資源來制定對症的方案,值得各地各部門認真研究。宜昌市黃柏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綜合執法局專職副局長洪鈞說,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起來,讓地方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對治理黃柏河更上心。如今,不少地方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許多符合本地實際的探索,希望這樣的探索會越來越多。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01日 14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