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記者手記·看見長江

人民日報記者手記:吃上生態飯,更加懂生態

程  晨
2018年07月30日05: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嗎?我們常說有些地方難以克制發展的沖動,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GDP,這是唯一的道路嗎?此行在貴州赤水和四川宜賓的見聞給了我答案。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全面准確理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的主動作為、科學發展,不僅可以使“好山好水好貧窮”變成“好山好水好富裕”,還可以讓山常青、水常綠。

  為了保護好赤水河,很多項目不能上,這會不會束縛了發展的手腳?赤水市常務副市長謝遠馳說,這正是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契機。經過合理規劃和適當引導,綠色生態產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了良性循環,不少群眾擺脫貧困走向了富裕。2017年,以生態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佔赤水市GDP的42%。2017年10月,赤水市正式脫貧出列。

  發展生態經濟,究竟能夠給一個地方帶來什麼?“生態經濟上來之后,對老百姓的作用是立竿見影的。”謝遠馳舉了個例子,以前,村民防火意識不強,總有人在林區抽煙,地方每年要組織很多人手用於森林防火﹔自從生態旅游發展起來,大家意識到游客是沖著好生態來的,好生態才是鐵飯碗,在山上抽煙萬一引發火災,不僅要負法律責任,還會燒掉自己甚至全村的飯碗。現在,在山上吸煙的現象在當地基本消失了。

  享受過生態的好,才更知道保護生態的重要。吃上生態飯的地區,更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宜賓翠屏區的柑橘種植,大量使用有機肥替代化肥,使用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和物理除虫方法,不僅保護了土壤和水源,也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單價上去了,收入增加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些地方體現得淋漓盡致。現在,古鎮、丹霞、瀑布、竹海、桫欏,都是赤水的名片﹔翠屏的愛媛38號、不知火,也在遙遠的城市賣上了好價錢。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30日 14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