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力求突破

——把創新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①

呂曉勛
2018年07月17日04: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科技創新的賽場上,不跑是落后,跑得慢了也是落后,迎頭趕上、奮起直追,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論及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切實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堅定信心,奮起直追,努力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

  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這件讓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事情,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今天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快步邁向現代化強國的中國,正行進在切換發展動力的關鍵拐點。改革開放以來40年的學習、引進、消化、吸收,大大增強了我們在眾多領域的科技能力。從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器等日用品,到移動電話、個人電腦、互聯網應用等信息工具,從鋼鐵、石化、建筑材料等傳統產業,到量子通信、載人航天、分子生物學等尖端技術,隨著國家、社會、企業等層面不間斷的投入,中國人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自信在逐漸增強。在某些重要關節點上,我們快速突破的能力令國人自豪,令國外同行驚嘆。

  但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像種庄稼,有投入就幾乎肯定有產出。拋開基礎研究巨大的不確定性不談,即使是在他國已經走通的工程技術領域,很多關鍵點也是不容易攻克的。有科技人員提到,核電站中有一種控制棒,採取無縫焊接制成,眾多工程師多年攻關,始終沒能掌握其中的訣竅,最后還是不得不高價進口。此外,像航空發動機、控制芯片,甚至是普通的滾珠軸承,要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都非常艱難。在專利制度日臻嚴密的今天,有時候即便找到了正確的答案,也無法繞過先行者設置的“專利池”,被迫為自己的遲到支付高昂的“知識使用費”。

  “難”只是創新的障礙之一。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更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誘惑。在嘗到了引進消化吸收甜頭的同時,我們有些科技人員養成了“拿來主義”的習慣,遇到問題就習慣性地想“外國同行是怎麼想的”,看“外國同行是怎麼做的”。跟蹤模仿肯定比自主創新來得容易,就是這種還沒做題就想翻書后“標准答案”的習慣,消解了一些人的鑽勁和闖勁,捆住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另一方面,盡管鼓勵科技工作者用研究成果創業,但如果都急於“變現”,一旦有機會產生效益,立馬就放棄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奔著“股票上市”般的利益而去,最后無論是在科學還是在技術上,留下的都是一些粗糙湊合的半成品。

  在不少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這一“最大隱患”,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難免被人“牽著鼻子走”﹔先導性戰略高技術領域科技力量薄弱,很多時候就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科技創新的賽場上,不跑是落后,跑得慢了也是落后,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是我們形成更強大的科技影響力的必然選擇。

  中國眼下的科技創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在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基礎上,我們仍需切實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努力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7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