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改革開放,看到更遠的地方

何鼎鼎
2018年07月13日04: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涌動中,我們爬上了出海巨輪的桅杆,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去哪兒看球?俄羅斯世界杯期間,常被朋友問住。因為選擇太多。打開手機可看,電腦上網可看,廣場大屏可看,微信朋友圈裡都在直播。甚至為看世界杯買個“改善型”的超大屏幕電視,也是選項之一。“全面接入HDR顯像技術,實現最佳觀球體驗”,梅西的胡茬,可是根根分明啊。

  去哪兒看球?40年前,很多人同樣被這樣問住。因為選擇太少。當年很多人隻能靠廣播,聽著宋世雄的解說,下盲棋般腦補賽場。有足球名嘴回憶,1978年跟著爺爺和父親看阿根廷世界杯,守在9英寸黑白電視機前﹔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剛剛換上14英寸彩色電視﹔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裁判沒看清,國內觀眾也看不清,帶著雪花點的轉播記憶,貫穿著一代人的青春。

  有人說,世界杯進入中國,是改革開放開的球。40年,中國人與世界杯的故事,恰是通過改革開放看世界的注腳。1978年,剛恢復的那屆高考,地理卷最后一題直接問到“冬至時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什麼季節”,送給一些看到阿根廷世界杯的球迷考生一份大禮。國家百廢待興,各行各業的選人用人,都寄望於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一代青年。

  改革開放之初強烈的“開眼看世界”需求,讓中國人一個猛子扎進歷史大潮。那年9月,有報刊上出現諷刺漫畫,用“今天我休息”“看不見的戰線”“多瑙河之波”等戲謔標題,批評部分電視機信號質量。一個月后,鄧小平出訪日本,專門有一站是鬆下電器的工廠。人民日報這樣寫道,“鄧副總理走進生產車間,參觀了電視組裝生產線、自動插件裝置以及檢查成品等生產工序”。一家能組裝20、22和26英寸的彩色電視機,月產量7萬台的工廠,就是當年人們對現代化的初步理解。正是從那年起,電視機行業開始一輪質量大整改,產量與質量一同提升。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機迭代呈現“加速度”,2002年韓日世界杯,人們已經可以通過城市街頭的大屏幕,記住那支首次打入世界杯正賽的中國隊。

  其實就在此前一年,一切都還很艱難。入世談判艱辛異常,十強賽同樣殘酷,深度融入世界與首次闖入世界杯,最終一起到來,中國跨過了改革開放一個重要的坎。那屆世界杯至今是難以忘懷的經典,不僅僅是因為國足帶來的歡樂與淚水,因為背投電視機與門戶網站的到來,還有中國與世界的開放本身。今天,不少朋友直飛莫斯科看球,中國電視機品牌已經佔據了賽場最醒目的中心位置。世界離我們更近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涌動中,我們爬上了出海巨輪的桅杆,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是把時間的尺子,它以一種觀看的姿態,量過40年的改革開放史。今天看到的世界更有層次感,從黑白到彩色,中國人有了閱盡繁華的經驗,打開窗外讓新鮮空氣形成對流,裝上紗窗防住蚊虫﹔今天看到的世界更有代入感,從他們到我們,中國人有了駕馭自信的定力,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和風浪,但我們學會了游泳。北京的凌晨,當不倦奔跑的曼朱基奇忍著傷痛打進加時賽絕殺,中國球迷的嘶吼,帶著多少對逆襲的感同身受?帶著多少對生活的美好期待?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不管世界這個“綠茵場”對抗多麼激烈,我們都不能停下奔跑,因為決賽就在前方。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3日 05 版)

(責編:白宇、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