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代表走筆:農民工也有精彩人生

![]() |
|
中共十九大報告,處處以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200多次提到“人民”,提出了一系列有溫度、有力度、惠民生的好政策:“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有中國共產黨這樣強烈的人民情懷,沒有哪個政黨敢於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提出跨越百年的目標、將幾代人的福祉列入自己的行動綱領,這讓我們農民工兄弟看到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的美好生活,也更加堅定了大家干事創業的決心。
不忘初心,堅定信念跟黨走。2280名中共十九大代表中,共有27名農民工,我是其中之一。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我們農民工群體的關心與關愛。我是一位“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苦孩子,能成長為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憑黨組織的教育培養,為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了好舞台。我更加深信,在黨的領導下,不怕我們的起點不如人,隻要不懈追求和奮斗,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更加堅定了我一輩子跟黨走、帶領家鄉人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讓家鄉人民在奔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小康社會是黨的庄嚴承諾。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作為駐外農民工黨支部書記,我責無旁貸,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團結帶領更多農民工兄弟聽黨話、跟黨走,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家鄉的鄉村振興工作做出應有貢獻。
讓青少年兒童“幼有所學”。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近年來,在各方幫助下,我們不斷改善家鄉的辦學和教育條件,讓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享受一樣的均衡教育。同時,每年向優秀學生頒發獎學金,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並對優秀教師進行獎勵,形成崇教尚學的良好氛圍。
讓青壯農民工“壯有所為”。早在2004年,我就積極響應當地流動黨員服務管理“金橋工程”號召,推動成立了潢川縣雙柳樹鎮駐外農民工黨支部。通過開辦農民工夜校,發揮各類工種技術能手的傳、幫、帶作用,讓家鄉貧困戶轉移有門路、就業有技術,出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掙得多,達到“培訓一個、脫貧一家、帶動一片”的效果。大別山區1.2萬多名農民工兄弟因此端上“金飯碗”,每年可為家鄉帶回3億元的勞務收入,大大改善了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老家雙柳樹鎮也被人們稱為“小溫州”“小江南”。同時我們參與建設的工程先后兩次獲得建筑最高獎——“魯班獎”、1項國家優質工程和60余項省市優良工程,我所在的團隊被稱為“河南建筑界的鐵軍”。
讓鰥寡孤獨老人“老有所養”。22年來,每逢年節,我都為雙柳樹鎮孤寡老人送去衣被、米面和現金,從未間斷。2008年,我為孤寡老人在雙柳樹鎮捐建了一所敬老院,除國家給的補貼資金外,其余費用由我個人承擔,並為老人們養老送終,做好700位鰥寡孤獨老人的“兒子”。
(作者黃久生,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為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201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欄目郵箱:hwbdbzb@163.com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