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科技大觀:恐龍化石何以價值不菲

葉  盛
2018年07月05日04: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日前,在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下,一場別開生面的拍賣會引人注目。被拍賣的不是任何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而是大自然經過億萬年的進化產生的杰作——某種新型異特龍的一副近乎完整的骨架化石。最終,這件拍品以200萬歐元成交。這一高價無疑體現了人們對恐龍化石的鐘愛之情。

  遠古生物的骨架大多難以保存下來。它們首先肯定死在有水的地方,並迅速被泥沙覆蓋,才能躲過食腐動物的破壞。其次,它們所處的地層不能在此后漫長的歲月中被毀,更不能沉入地幔。最后,它們還要在暴露於地表之后盡快被發現,避免被風化的命運。這樣看來,每一塊化石都是一系列巧合疊加在一起的奇跡,自然價值不菲。

  有趣的是,穿越億萬年歷史迷霧的古生物化石不計其數,人類卻對恐龍情有獨鐘。這恐怕跟一個“大”字有關。恐龍家族中被大家所熟知的種類,比如霸王龍、劍龍、雷龍,體型都超過了當今地球上所有的陸生生物。無疑,這麼大的骨架要保存下來會更加困難,進一步加劇了它的稀有性。這種超乎尋常的巨大體形,也引發了人類的好奇心:如果真有一天面對一隻龐大的恐龍,人類內心會是一種怎樣的震撼?

  然而,科學家們對於恐龍的熱情或許與大眾不同。從進化的角度來講,雖然人類與恐龍沒有直接的繼承關系,但兩者之間的確有著深刻的因果關聯,人類的崛起從一些奇妙的角度得益於恐龍的“幫助”。

  實際上,哺乳動物的祖先與恐龍曾處於同一時空,人類身上的很多烙印都是兩者之間的競爭關系所賜。由於恐龍出現之后迅速崛起,壓制了原始哺乳動物的生存空間,哺乳動物更多地選擇了在夜晚出來活動。這樣的生活習性使得哺乳動物的彩色視覺嚴重退化,大多成為色盲,隻有人類所屬的靈長類通過突變勉強恢復了一定的彩色視覺能力。

  不過,夜晚的生活也賦予了哺乳動物更為靈敏的嗅覺,刺激了嗅腦的進化。而嗅腦最終發展出了人腦中的邊緣系統,與我們的情感管理和一系列高級腦功能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哺乳動物祖先與恐龍的共生關系,讓人類的智慧有了發展的物質基礎。

  對恐龍的研究還向我們展示了地球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原來,食肉動物也能走巨無霸的進化之路,並不都需要有敏捷的身形才能捕捉獵物﹔頭骨還能特化出如同管樂一樣的巨大共鳴腔﹔鳥類的進化起源竟然是一種長羽毛的恐龍……最新的研究還指出,霸王龍等大多數恐龍無法伸出舌頭,因為它被固定在口腔底部,不過會飛的翼龍和鳥類的舌頭就靈活多了,舌頭功能和飛行能力之間可能存在某種聯系。

  最為重要的是,恐龍已經滅絕了。對於一類滅絕生物的系統性研究,能夠告訴我們導致其滅絕的原因,並讓我們意識到,在地球上,再強大、再繁榮的生物也有可能走向終結。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人類需要好好深思的課題。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05日 22 版)

(責編:王仁宏、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