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公証監督搖號購房咋有“關系戶”?

蔣萌

2018年05月30日16:2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公証監督搖號購房咋有“關系戶”?

背景:近日,西安樓市出現一份搖號關系戶名單,令許多網友驚呆。這份名單上,不僅包括了客戶姓名、電話、身份証號碼等信息,而且還多了個“關系明細”欄,注明了“關系戶”的部門、職務及其與購房者的關系,涉及西安市以及樓盤所在的長安區多個部門官員。

錢江晚報發表魏英杰的觀點:根據央視新聞的最新報道,長安區紀委表示,的確有公職人員向開發商打了招呼,介紹關系戶購房,但是具體涉及了多少人,他們通過什麼形式完成了交易,還有待進一步調查。換言之,這份名單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從去年開始,南京、西安、成都等地陸續實施了新售商品住宅公証搖號辦法,也就是由公証機構全程參與並錄像。在公証處的眼皮底下,還發生這麼大面積漏洞,這對購房搖號公証制度無疑是一種諷刺。這表明,即便是採取公証搖號的辦法,仍然可能存在漏洞和弊端,導致制度目標落空。必須及時堵住漏洞,體現公開公正。眼下,由於樓市調控,一些地方新建住宅與周邊二手房價格對比,已經出現價格窪地,於是出現了“買到就是賺到”的消費心理。當搖到一套房,明擺著與二手房存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價差,這無疑將加劇人們的投機欲望,也就會驅使部分人採取不正當手段去獲得資源。不得不說,這與樓市調控的初衷已有所背離,而要杜絕類似問題,也有必要檢討現行調控政策的偏差。

小蔣隨想:在某種程度上,搖號買房是一把雙刃劍——它在試圖限制熱錢涌入炒房的同時,也可能進一步凸顯“房以稀為貴”。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一時半會很難說清。但既然搞搖號,搖號的公平性必然備受關注。鑒於過去有開發商玩“惜售”,自行搞搖號,其中貓膩不少,如今一些地方在官方層面規定買房搖號,要求全程公証,按說公正性應該有保障。沒想到,西安卻曝出搖號也有“關系戶”,當地紀委証實確實有公職人員向開發商“打招呼”。人們不禁要問:某些人既當裁判員,又試圖“搶跑”,談何游戲規則?對膽敢作弊的公職人員,對利用權力以權謀私的人,難道不該嚴懲?進一步看,搖中號買到房立刻能賺百八十萬元,與樓市的調控初衷相符嗎?封堵搖號漏洞,將搖號進行到底,是不是就萬事大吉?部分二線城市大舉“搶人”引發樓市騷動,城市管理者是否預料到了這種結果,現有的措施(主要是限購與搖號)真的科學嗎?對此,有關地區的管理者將如何應對?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