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劃龍舟致17人死亡,如何亡羊補牢

蔣萌

2018年04月23日15:5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劃龍舟致17人死亡,如何亡羊補牢

背景:4月21日,廣西桂林秀峰區村民在桃花江劃龍舟。13時40分許,2艘龍舟發生側翻,57人落水。目前搜救工作已全部結束,事故共致17人死亡。

新京報發表任然的觀點:事后復盤整個事件,其中閃現著某些明顯的隱患。事發時,龍舟隊員雖都統一著裝,卻未見有人配備了救生衣。據說在當地,由於河道水流多較平穩,龍舟隊員一般沒有穿救生衣的習慣。另一個比較顯眼的細節是,事發地點處於一個滾水壩地帶,並伴隨著水流漩渦。有專業人士分析,這種情況,即便有救生衣要成功逃生也存在較大難度。讓人意外的是,此前當地龍舟隊常有沖越滾水壩行為,只是未聽說出過事。任何民俗活動,都有必要把安全置於更高階的位置。像沖越滾水壩這樣的“危險系數”較高的動作,在龍舟活動中,或就該盡力避免。當地政府方面回應稱,此次龍舟演練系村民私自組織,此前曾報備但並未獲通過,且事發前一天還進行了相關安全警示。有報備,說明當地政府對龍舟活動是有著明確的程序要求的,村民也嘗試走了程序。但為何未通過?安全警示又為何沒有見效?厘清這些疑問,才能有效避免一些安全監管的真空。針對一些日常性的龍舟活動,關鍵還得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的合力。像以村為單位,定期對龍舟隊員開展安全意識普及,組織水性與逃生技能訓練等活動,甚至幫助他們養成穿救生衣的習慣等。有個別聲音僅根據一次事故,就將龍舟活動指為“陋習”,這就有點因噎廢食了。劃龍舟民俗沒有錯,錯隻錯在安全意識的發育未跟上。

小蔣隨想:這是一起令人悲痛的悲劇。逝者已矣,善良的人們不忍責備逝者安全意識不足,更不能在喪失親人的家屬的傷口上撒鹽。但是,反思這起事故,亡羊補牢顯然是必要的。比如,劃龍舟訓練及比賽須穿救生衣、對選手進行自救培訓、對河道的選擇、對天氣和水流的要求、報備標准是否科學、審核與警示的約束力等等。這涉及傳統習俗與科學保障,考驗著行政管理與群眾自治,方方面面需要協調配合,不能各行其是。劃龍舟固然不屬於極限運動,但做好安全防范是必要的,風險才是可控的。龍舟參賽者不能將其視為“只是劃個船”、漁民也很少穿救生衣。須知,劃龍舟畢竟是比賽,爭先恐后已降低了安全性和穩定性,某些漁民不穿救生衣作業也不代表正確。現代社會,民俗活動也要尊重科學,防范風險,不能想當然地蠻干,專業指導和救援保障必須跟上。管理者對待民俗活動以及由此引發的事故,要理性處置。規范和引導,應在征求和尊重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不能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尤其要警惕官僚習氣,應讓群眾感覺到管理不是“設卡難為人”,而是真正為群眾著想和服務,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同和遵循。回到事故本身,可能觸發包括法律在內的追責,執法者更當慎重。恰當的、禁得住考量的責任追究與判罰會給社會帶來正面效應。反之,則會引發爭議,甚至產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不良后果。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