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到中國去,讓中國智慧激揚青春

趙振宇

2018年04月12日10:2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德國青年尼古拉·米勒的一封“推薦信”在微信圈刷屏。米勒撰文介紹了自己2017年在中國華中科技大學數字PET實驗室的交流經歷,並寫道,無論是在專業領域還是個人生活方面,都學到很多,強烈推薦其他同學“到中國去”。

一個來自科技強國的外國名牌大學學生,能“強烈推薦”中國的科研與教育,令人耳目一新。這是“講好中國故事”在高等教育的直接體現。

“講好中國故事”不是小事,是關涉治國安邦的大事。敢不敢講、能不能講、會不會講,是體現“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和有效途徑。“講好校園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部分,高校師生則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經過幾代特別是近五年教育與科研領導者、工作者的努力,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樣也應該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組成部分,通過教育自信不僅可以促進文化自信,而且還將推進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乃至“國家自信”。通過“講好校園故事”,正是為了彰顯與堅定“教育自信”,達到“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之目的。

尼古拉·米勒的故事啟示我們,“講好校園故事”乃至“講好中國故事”,不僅需要由內向外的宣講,更需要自外向外的言說,建構傳媒的公信力,提升國際話語權,這樣才能使“講好校園故事”更具說服力和吸引力。“講好中國故事”不僅需要包括中國高校等各領域的具體實踐,也需要相應的制度跟進與理論探索。唯此,“講好中國故事”才不至於陷入凌空虛蹈、雜亂無章的境地。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