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功利才能重拾學習的樂趣

高倩倩

2018年03月16日15:0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一張“大學生學習不刻苦是違法的”的截圖被頻繁轉發,並引發網友熱議。起因是有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看到了“應當刻苦學習”的字樣。雖然有法律專業人士已經澄清這是對法律的誤讀,但關於“大學生學習不刻苦”的思考並不能因此停止。正是因為各大高校普遍存在大學生不刻苦學習的現象,這則新聞才引起普遍關注。

從入學之初,學生獲取的知識就開始被分數和名次量化,被中考和高考評價,小升初,初升高的十幾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達到“分數線”,換一份大學入學通知書。重重考核、嚴加管教和“考上大學你就可以···”的交換式承諾讓學生一直刻苦讀書,不敢鬆懈半分。轉眼間到了大學,“60分萬歲,多1分浪費”的信條讓大多數學生有了喘息的空間。隻要60分,隻要考前突擊背誦兩天,就可以輕鬆達到“合格”的標准,所以根本無需像以前一樣按時上課、認真復習。當“交換”開始變得容易,“大學就該娛樂消遣、游戲人間”就成了大多數學生的共識,甚至於“刻苦學習”反而會招來同學的排擠和嘲笑。

從古代中國“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到如今“考上大學你就可以····”的交換式承諾,中國人對知識的追求似乎總是夾雜著某種功利性。不斷的升學、考証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知識和文憑淪為他們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與跳板,甚至於全社會所形成的“尊重知識”的風氣也多源於對知識帶來的財富與權力的垂涎。每年看到高考結束后高中生毀書大潮的新聞,都不禁感嘆:功利性的學習是對知識的一種浪費,異化的知識觀念讓學習變成了一場場知識與世俗的交易。

不可否認,外部刺激確有短期的作用,但卻不可持續,獎金証書等可以把一個邊緣學生勉強拉住,但很難把其砸成思想家。知識是構成人類無窮智慧最根本的因素,其價值不可用任何物質來衡量。功利性學習玷污了知識之所以為知識的純粹,忽視了學習的真正意義。大學生要端正知識觀念,真正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尊重知識,讓知識回歸知識,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真正發自內心的去追求知識,少一些功利性的追求,多一些不為什麼的自覺與堅持,不要讓功利成為奮斗的唯一目的。重拾初心,方得始終。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