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央視綜合頻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收獲好評無數。節目播出三期,收視率創近年文化節目新高,並在豆瓣收獲了9.4的高分。節目中的歌曲不僅刷屏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在各個音樂平台也全線霸榜,傳統經典在現代旋律的演繹下,煥發活力。
為什麼這檔節目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
首先是經典的魅力。無論是濃縮著大儒一生學識、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大人孩子耳熟能詳的《登鸛雀樓》,表現中國傳統文人風骨的《墨梅》《定風波》,還是隨著電視劇熱播而傳唱甚廣的《枉凝眉》《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16首詩詞無一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作品。雖然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但是經典的作品表達的文化情感卻是可以穿越時空,引起所有人的共鳴的,比如,《天淨沙·秋思》中元代馬致遠筆下的鄉愁,同樣也能表現當代人的原鄉情愫。《定風波》中笑對人生的態度,《苔》鼓勵平凡的人活出自我的價值,《明日歌》讓人珍惜時光,這些又何嘗不是滋養現代人心靈的一劑良藥呢?
其次是契合了大眾的文化需求。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見字如面》等綜藝類文化節目大熱,《如果國寶會說話》《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火爆,還有“故宮跑”等文化現象,其背后隱藏的正是公眾井噴的文化需求。《經典詠流傳》能成為霸屏節目,也正是文化熱的體現。
第三是時尚的表達形式。文化不是古董,隻有結合時代性才能煥發出新的活力。與流行音樂的結合,讓經典詩詞找到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經典詠流傳》給古典詩詞穿上了時尚的外衣,賦予它們新時代的內涵,讓它們煥發出無窮的魅力與活力。偶像作為經典傳承人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和傳播節目內容,王力宏、孫楊、譚維維、王俊凱等明星,都自帶粉絲流量。國際化的音樂表達,比如《登鸛雀樓》找來了國際化的果敢Duplessy瘋馬樂隊,讓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具有了穿越古今、跨越國界的力量。而《明日歌》中的機器人伴舞,科技范兒十足,正是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縮影。
第四則是傳播方式的魔力。據節目出品方介紹,除了電視大屏幕上的節目呈現之外,每首歌曲都量身定制了H5、微信文章、短視頻和音頻四種不同的新媒體產品,大大增強了節目互動性,節目播出時通過手機搖一搖,就可以從電視大屏抵達手機小屏,使得內容能夠通過分享傳播更廣,引爆網絡話題。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作品,通過各種方式,讓傳統文化能夠發揚和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能夠為中華文化之美而感動,讓傳統文化經典能夠滋養更多人的心靈,帶給我們更多的文化自信,這樣的節目不妨更多些。 (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