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女子攔高鐵”事件:規則意識培養任重道遠

於石

2018年01月10日16:2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一則“女子為等丈夫上車阻攔高鐵關門”的視頻不斷發酵。視頻顯示,在由合肥開往廣州南的G1747次高鐵列車上,一女子以等老公為名,用身體強行阻擋車門關閉,並提出讓檢票員放行等要求。近4分鐘的拉扯,讓不少網友表示“氣炸了”,也不禁為行車安全揪心。

“太自私了”“包車了嗎”“拉入黑名單吧”……盡管事件並未造成列車的進一步晚點,但該女子的行為還是受到了網友的一致譴責,不少人更是給出事件的“最優解”:要麼勸阻乘客趕不上高鐵迅速改簽下一趟,要麼列車乘警迅速採取強制措施保証優先發車。無論如何,以任性對抗規則,對違規束手無策,暴露出規則意識在培養和執行兩個層面的不足。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一個人對規則的漠視,往往會付出高昂的代價。“八達嶺老虎傷人”事件中,當事人無視園區警示和工作人員提醒,導致悲劇發生﹔八旬老太為了祈福,向飛機發動機扔硬幣致航班延誤,令人后怕……同這些人一樣,攔高鐵的女子為了一己之私“綁架”全車乘客的做法,都存在僥幸心理。在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則社會,總有一些人覺得遵守規則就是吃虧,隻有到了生死一瞬的時候,才打心底裡生出對規則的敬畏。

身為父母,在孩子眼裡當言傳身教﹔身為教師,在學生面前當做表率。顯然,攔高鐵的女子的做法,有違父母和教師的雙重身份,凸顯責任之匱乏,守規之淡薄。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列車需要按照軌道行駛,社會秩序必須遵循規則。某種意義上來說,列車車廂構成了一個微型社會,將個人凌駕於公共秩序之上,就逾越了權利的邊界,構成了對公共利益的侵犯。面對違規之舉,法律也要有尖利的牙齒。我們固然提倡執法要有溫度,但對待“越軌”的行為更要有力度,決不能止於批評教育,更不能畏手畏腳。

更進一步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就意味著,不僅要實現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也要保証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讓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的更新速度,跟上國家社會的改革發展速度﹔讓社會治理水平滿足人們的公共生活需要,這是現代化目標的應有之義。

距離2018年春運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29.8億人次。每年一次的大考,是對鐵路、民航、高速公路的全面檢驗,也是對乘客素質和規則意識的溫馨提醒。維護一個安全有序、文明祥和的旅行環境,是每一名乘客的權利和義務,而營造一個法治理念至上、規則意識先行的公共生活,又何嘗不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共同使命。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