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減少扶貧填表要多點大數據

子 長

2017年12月19日08:50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減少扶貧填表要多點大數據

“有一個貧困戶,光身份証號碼就填了幾百次”“改來改去的表格,我已經填過9套了,連貧困戶都煩了”“一個貧困村一年花在打印上的錢,不少於2萬元”……《人民日報》日前再度聚焦部分地區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過度強調精准填表、為迎檢反復填表等形式主義問題,基層扶貧干部的感受是:扶貧工作有特殊性,不能做表面文章,“既要從駐村干部自身找原因,各級主管部門也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多些真抓實干,不搞花拳繡腿”。

僅以今年的媒體報道算,此番已不是輿論第一次關注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問題。今年6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位精准扶貧駐村干部的《蹲點手記》,其中就提到一些地方將扶貧材料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精益求精,甚至不惜‘吹毛求疵’”,“有的地方規定材料不能涂改,有的規定不能有錯別字”,使得基層干部陷入“文山會海”。針對這樣的形式主義問題,今年7月和10月,國務院扶貧辦先后兩次發出通知,明確要求減少填表報數、減少檢查考評、減少發文數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脫貧攻堅信息管理,減少紙質表冊”,減輕基層負擔。然而,時隔半年后,這樣的情況依然典型地存在,足見問題的“根深蒂固”,也迫切需要相關部門拿出行之有效的手段,破除頑疾,助力脫貧攻堅。

准確地建檔立冊、總結匯報都是精准扶貧的重要步驟,因此想必沒人會否認對相關扶貧材料的信息完整、數字准確等要求,關鍵在於這種填表要求是如何異化到所謂的“零差錯”,一處涂改就惹得領導大發雷霆的。一種可能是,強調填表內容不能隨意涂改,是為了避免扶貧過程中一些營私舞弊、篡改數據等行為,以保証相關工作的精准和嚴肅。由此出發,這種“零差錯”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而扶貧填表之所以在一些地方異化,重點應該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拿表格反映的內容作為考核重點,以致對這些呈現給上級展現政績的表格材料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各個部門都要求表格,一個部門一套表格,結果需要填寫的表格數量越來越多,使得填表人疲於應付。

可見,治理扶貧領域過度填表這種形式主義,除了扭轉部分領導干部一心隻想把表格材料做漂亮的觀念問題外,在操作層面上必須平衡表格的精准、數量等方面要求。涉及后者,不妨推廣引入大數據管理。很容易想到的便利是,通過電子表格,很多計算、匯總、抽檢等工作,都能借助機器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節省了不少人力,甚至一些脫貧對象的家庭情況,都能通過電子照片直觀呈現。隻要對登錄者操作流程進行系統實時記錄,就不用擔心篡改數據等問題。事實上,類似做法在一些省市已有嘗試,眼下更重要的,不但要總結借鑒成功的經驗,而且要提升這種扶貧大數據平台的覆蓋面和層級,形成由下而上一層一層的匯集打通。

此外,還應該重視大數據思維的運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消除信息孤島。如前所述,部分地方的扶貧填表之所以令基層干部苦不堪言,症結就是“令出多門”,即不同部門不同標准不同表格,或同一個部門頻繁更換表格。一旦到大數據平台上,要讓信息化管理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打通不同部門在信息採集標准方面的區隔,否則就難免紙質表變成電子表,“換湯不換藥”。另外,作為社會監督的重要切入口,扶貧大數據平台還應該強化開放性,及時匯總通報扶貧項目進展、資金用途流向等等,並設立信息公開申請和查詢通道,從而確保這樣的平台不僅重數據,而且重結果,監督導引脫貧工作。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