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開啟人權法治化新時代,中國為什麼能?

沈慎

2017年12月15日22:0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前不久,蒙冤20年的周遠,等到了新疆高院作出的無罪判決。如果說糾錯是為了彌補傷害,那麼過去5年提升全方位人權保障法治化水平,則是開啟人權法治化新時代。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人權法治化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從完善人權保障法律體系、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有效提升人權司法保障水平等六方面,以大量詳實數據和事實,闡釋中國在提高法治化人權保障上的理念、成就和做法。累計取消國務院行政審批事項618項,徹底清除非行政許可審批﹔糾正重大冤假錯案37件61人,依法宣告4032名被告人無罪﹔公開直播庭審40.4萬件,觀看量達到30.1億人次……數字背后是中國推進人權法治化的堅定決心和不懈努力。

人權是法治的基本價值,法治是人權的根本保障。歷史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宣言,實踐中法治缺失造成的悲劇,一再提醒我們:離開了人權,就沒有真正的法治,離開了法治,再好的人權理念也不能實現。正是因為對二者的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中,把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各個環節,推動了人權法治化新時代的到來。不論是制定民法總則強化對公民財產、信息等權益保護,還是以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約束行政權力,亦或是改革司法制度保障人民訴訟權益,中國的有力舉措讓保障人權從理念變成現實。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開啟這樣的新時代,最關鍵的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最重要的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話語,折射出一個走過90多年風雨的大黨始終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也標注出新時代人權法治建設的新要求和新高度。“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的總體部署、依法治國的16字方針……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穿到每一個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的具體行動,讓人權法治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如何才能確保人權法治化的舉措落地生根?這需要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更需要現代化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客觀來說,中國面臨挑戰逐步增多,一方面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另一方面是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權利保障、公眾參與等訴求日益增加,這對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這啟示我們,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政策完善是一方面,更重要是在健全法治體系機制上下功夫,在牢固樹立法治思維上做文章,從而為人權保障提供堅實法治基礎,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9月份,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微博,對彭宇華、李明哲顛覆國家政權案的庭審進行了全程視頻和圖文播報,國外學者評價,“這一創新性做法提高了司法透明度,使中國走在了許多國家的前面。”事實上,中國在人權法治化建設上的突出成就,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中國是世界上為人權事業做出最多貢獻的國家”。而面向未來,中國還將在實現現代化強國征程上,以豐碩的保障人權成果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馮人綦、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