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祛除色情直播須多方施力

張智全

2017年11月23日13:43  來源:法制日報
 

企業是守土有責的主體,政府監管部門是監管直播平台的主體,公眾則是監督政府監管部門和直播平台的主體,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因在“狼友直播”平台上進行淫穢表演,該女主播曾“紅極一時”。短短3個月,“狼友直播”平台吸納全國各地注冊會員17.7萬人,涉黃女主播1000余名,涉案金額超千萬元﹔瀏覽涉黃直播平台的人次達百萬余,遍及全國。這起特大傳播淫穢色情網絡直播平台牟利案的告破,揭開了涉黃直播牟利的真相——“黃播”背后,暗藏的是一條精心設計的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黑色鏈條(11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

以直播名義進行淫穢色情表演,始作俑者始終沖著的是一個“利”字。盡管逐利沒有錯,但如果忘卻了取之有道的原則,那就必然大錯特錯。顯而易見,部分直播平台和網絡主播在直播中的涉黃卑劣行為,不但污染了網絡直播空間,而且挑戰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果斷對其當頭棒喝,實乃題中之義。

網絡主播為一己私利鋌而走險地進行淫穢表演,其行為固然可恨,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其背后的利益鏈條更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推手。換言之,色情直播之所以能順利“出籠”,禍根皆在背后的黑色利益聯盟。從這個角度看,祛除色情直播的毒瘤,顯然不能寄望於某個方面的單兵突進,還必須多點包抄,鏟除其背后黑色利益鏈條的滋生土壤。

從實際經驗來看,對任何亂象的治理,無非依賴三類群體的作用,即政府、企業(市場)和公眾(社會)。就色情直播的祛除而言,企業(直播平台)是守土有責的主體,政府監管部門是監管直播平台的主體,公眾則是監督政府監管部門和直播平台的主體,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否則,無論再怎麼努力,都難以實現治理的最大公約數,甚至有可能按下葫蘆起了瓢,於事無補。

祛除色情直播,首先有賴於政府監管與時俱進。平心而論,“黃播”由於與互聯網技術進行了深度融合,其違規的手段和花樣更加有隱蔽性,監管確實面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監管就束手無策,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監管部門在用好法律賦予的監管和處罰等執法權限之余,還應與時俱進地創新監管理念和執法手段,並對此久久為功。

如果說政府的監管是祛除“黃播”的基本前提,那麼直播平台的守土有責,則是不讓“黃播”“出籠”的關鍵一環。毋庸置疑,色情直播的存在和發展,某種程度上要歸因於部分直播平台的推波助瀾。現實中,一些直播平台為了賺得盆滿缽滿,故意對涉黃的直播內容持默許或縱容態度,將應盡的監督職責拋之腦后。有鑒於此,直播平台應兼顧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以守土有責的理念,強化對直播內容的審查和監督,而絕不能對此揣著明白裝糊涂。否則,直播平台就是在為虎作倀,必將觸碰道德和法律的高壓線,最終自掘墳墓。

此外,公眾應增強責任意識,自覺對色情直播予以抵制並充分行使打擊“黃播”的參與權,積極對直播平台和監管部門的不作為進行監督。畢竟,公眾的參與是有效祛除“黃播”的必要社會基礎。

總而言之,祛除色情直播是一場持久戰。若要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政府、企業、公眾必須多點包抄、多方施力。一旦各個方面釋放出強大正能量,那麼祛除有傷風化和僭越法律底線的色情直播,必定指日可待。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