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記——看中國發展】寫稿今昔看變化

王皋子

2017年11月16日11:04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寫稿幾十年,手藝半生不熟,可總忍不住在手機上劃上幾句,這不只是對文字的情愫所致,也是因為如今寫稿實在太便利,似乎不這樣就對不起這個時代。這不,靈感來了,就是躺在床上也可隨手抓過手機點劃一陣,甚至干脆按住語音按鈕說話,不一會兒就有大段文字便漂漂亮亮地顯現在屏幕上。

我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給報紙寫稿的。當時在鄉下中學教書,每每靜下來,年輕的心便很不安分,琢磨著把自己的想法變成鉛字。那時沒電腦,手機更想象不到,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寫在草稿紙上,再一筆一劃謄在方格稿紙,裝進信封,貼上8分錢郵票,跑到郵局,趁著沒人趕緊扔進郵箱,發給報社編輯部。據說往往要一個星期左右稿件才能到編輯手中。那時方格稿紙還要到縣城文具店才能買到,學校有信紙,但都是橫格的,用這紙寫稿寄去,編輯很可能看都懶得看就塞進廢紙簍裡。

到了90年代中期,縣委宣傳部把我要了去,我便成了專業寫稿人,不僅方格稿紙不用愁,郵票也由公家提供。不過為節約經費,郵票也是限量的。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幾篇稿子裝在一個信封裡。但信封裝信也是限量的,超重了就得另添郵票,好在新聞稿短。同事們還是想了個好辦法,稿紙都用20X20格的,這樣,一張稿低就可比其它稿紙多寫100字了。

幾年后,部裡弄來了傳真機,不僅可通話,還能把紙上寫的東西原原本本發到千裡之外。於是便有了我們的傳真新聞稿了。記得第一次看著稿子從機子的這頭伸進去,嘶嘶地響了那麼幾下便從另一端出來,我幾乎就不相信:稿子真的就到了編輯部麼?不久后,《江西日報》頭版開設了 “昨日新聞”。當看到自己的稿件發出第二天就出現在報紙的頭版,作為基層報道員是怎樣的心花怒放呵!這台傳真機自然成了我們宣傳部的寶貝。它被放到了部長辦公室,也隻有我們幾個寫報道的才可以用。

再往后,有電腦了,有智能手機了。不過,電腦那可是貴重的稀罕物,不是想有就可以有的。那上面不僅可以寫文章,還可以直接修改,不僅能把文章漂漂亮亮地打印到紙上,還可以通過英特網,准確無誤地發往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它便成了我日思夜想的神往了。我買來了電腦書,又裁了一張紙殼,在上面畫上一張鍵盤圖,一有空便在上面敲著五字碼。當我第一次磕磕絆絆把稿件打印到一張白紙上時,那喜悅和自豪恐怕不亞於王永民發明五筆輸入法!

歲月如梭,不覺已在縣委宣傳部呆了二十多年。如今部裡人手一台電腦,各辦公室還裝有無線上網的路由器,文件新聞傳輸都無紙化,用微信下個通知什麼的,在嘀鈴一聲手機提醒下,群裡的員工即使身在千裡之外,也即刻可以看到。享受著現代化的便捷,再想想當年寫文件寫新聞手臂發酸兩眼發花的情景,有時感覺工作生活條件的變化實在是太令人驚喜了,太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為之更加奮進了。

(責編:黃策輿、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