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互聯網決不能對非法集資“網開一面”

沈慎

2017年11月07日16:3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以“空手套白狼”方式非法集資762億元,受害投資人遍布全國31個省區﹔非法交易所野蠻生長,龐氏騙局讓數十萬人血本無歸……近年來,各種非法集資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的幌子,以理財眾籌、期貨、虛擬貨幣等形式在各大網絡平台巧取豪奪,令不少誤入“陷阱”的投資者恨之入骨。

一味責怪民眾眼睛不夠雪亮,恐怕並不客觀。利用互聯網非法集資屢禁不止,一方面是騙人的手段和形式不斷翻新,以“高利潤、高回報”噱頭作為“糖衣炮彈”,以互聯網+和金融創新為旗號,包裝成“網絡借貸”、“虛擬貨幣”、“金融互助”、“愛心慈善”的非法集資欺騙性強,令人防不勝防﹔另一方面由於互聯網非法集資具有的隱蔽性強、傳播速度快、無地域限制等特點,造成立案、查處、打擊難,監管力度不夠、協作機制不完善,讓部分人有了可乘之機。此外,利用一些權威媒體包裝和知名人士站台,也是互聯網非法集資的常見套路。

借助互聯網進行非法集資,既損害普通投資者的利益,也危害國家金融安全。以前不久宣判的e租寶案件為例,這出中國金融史上最大的金融詐騙不僅騙走了90萬名普通投資者的資金,還存在操縱市場、內幕交易、虛假披露、非法經營股指期貨等犯罪行為。騙局終會真相大白,但發財夢碎后是無數家庭的財產受損,伴隨而來的,更有跨區域群體性維權事件的易發和多發。

“如今,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提供了極大便利,但絕不能對非法集資網開一面,成為金融犯罪的溫床。”不少網友的心聲反映出投資者的迫切訴求,也成為整治互聯網非法集資亂象的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也反復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互聯網非法集資行為是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動,要站在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高度,加大監管力度,健全監管體系。要避免多頭管理形成真空地帶,在統籌公安、法院、工商等部門基礎上,以齊抓共管的合力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另一方面,推進金融系統反腐,打擊利益輸送行為也是整治互聯網非法集資亂象的重要舉措。一些曝光的互聯網非法集資案件背后,不乏交易場所的亂批濫設和審批監督缺位等問題。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言,“少數金融‘大鱷’與握有審批權監管權的‘內鬼’合謀,火中取栗,實施利益輸送,個別監管干部被監管對象俘獲”,這導致金融投資者消費者權益保護尚不到位。揪出操縱市場的“大鱷”、嚴懲潛藏深處的“內鬼”,隻有讓非法集資的犯罪人成為過街老鼠,讓利益熏心的腐敗分子無處可藏,市場競爭才能在制度保障下迎來公正、透明的陽光。

進一步來看,重拳打擊互聯網非法集資,更需要規范互聯網金融活動,讓合法有序的互聯網金融造福投資者。互聯網是把“雙刃劍”,非法集資恰恰是通過互聯網變得隱蔽,但反過來說如果利用得好,互聯網也能為現代金融注入強勁動力,打開更多可能。用法治照亮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靠規則為互聯網金融創新標定前進方向,不僅能夠讓更多人清晰非法集資和合法經營間的界限,避免陷入騙局和套路,同時也能夠確保優質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通過公平的市場競爭而勝出,在滿足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中惠及更多民眾。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