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青眼:“雲養貓”為什麼火

肚皮柔軟,腳步輕盈,脾性高冷……最近,貓咪在網絡社交中被捧得大紅大紫。“一日‘吸貓’,終身戒貓,科學戒貓要趁早!”這道出了“貓奴”們對貓咪難以割舍的狂熱。
並非所有人都具備養貓的條件,於是很多人通過社交平台上養貓主人發出的圖片與視頻,實時關注貓咪成長,獲得情感滿足,這被稱為“雲養貓”,從中甚至還衍生出一種小眾產業經濟,寵物博主就是較早的一批開拓者。
詩人陸游曾寫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豪言壯語,家喻戶曉,但很少有人知道,與此同時,他還寫下“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的詩句。看來,對於貓咪的鐘愛古已有之。飼養寵物本就是一種排解社會現實壓力、獲得心靈慰藉的途徑,而互聯網又為“雲養貓”增添了幾分社交意義。但是,這些好像還不足以解釋“雲養貓”在青年群體中走紅的深層心理動因。
細細回憶,網上廣為流傳的貓咪一般都是大眼睛、短鼻梁、小圓臉,這種可愛的形象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為能激發起人心底寵溺和保護的欲望。城市中的所謂“空巢青年”,保護欲往往無處安置,因此更容易傾注在貓咪身上。除了“軟萌”,“喪”“高冷”“呆萌”等不同特點的貓咪被制成各樣的表情包,微信互發貓咪表情包似乎已成為一種新的社交語言。
高冷、面無表情的貓咪尤受寵愛,因為“高冷范”恰是當下青年人的心理投射。在平時生活工作中,他們本就缺乏表達真實情感的特定渠道,面對屏幕另一端的貓咪,正好可以將自己的情感臆想地投射到貓咪上,成為心靈依托。“雲養貓”的過程,與其說是青年人在同貓咪對話,不如說是在同自己的心靈交流。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貓咪不僅投射內心情感,更是青年人自我認知的替代品。不需要牽著遛彎、不會黏著主人不放、在黑暗中跳躍疾行……貓咪的這些習性同呼吁獨立、習慣熬夜、過著非傳統生活方式的青年人極度契合。此外,走紅貓咪一般都表現出對周圍事物包括自己主人的“不屑一顧”,頗有一些不與世俗同流的孤傲風骨,他們恰好借此一抒己懷。
因此,與其說“雲養貓”大行其道,不如說是青年人換一種社交方式,展現自我。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10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