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二評算法推薦:別被算法困在“信息繭房”

羽生

2017年09月19日11:1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也許很多人都有如下經歷:在今日頭條客戶端,點擊一條茶葉的消息,之后就會不停收到各種關於茶的養生知識和廣告推送……大數據興起,算法越來越高級,技術越來越完善,我們迎來了信息訂制化、傳播智能化的時代。

毫無疑問,信息的私人訂制能滿足人們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智能化的信息傳播機制可以快速完成用戶與信息的精確匹配,大大降低獲取信息成本,為生活帶來便利。但換個角度看,算法主導下的內容分發模式,也會帶來“自我封閉”的危險。

傳播學有種回音室效應,在算法的幫助下,我們可以輕易過濾掉自己不熟悉、不認同的信息,隻看我們想看的,隻聽我們想聽的,最終在不斷重復和自我証成中強化了固有偏見和喜好。一旦身處這樣的“信息繭房”,就再難接受異質化的信息和不同的觀點,甚至在不同群體、代際間豎起阻礙溝通的高牆。

近日,一項調查顯示,近60%的“95后”在社交網絡上屏蔽父母,不少人擔心技術的進步反而阻礙了父母和子女的交流,這憂慮不無道理。作為子女,如果連父母都可以屏蔽,如何體現孝道和愛心,如何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情何以堪?

必須承認,所謂先進的技術、精密的算法可能會放大某些消極影響。在社會層面,如果我們都沉浸於自己的“舒適地帶”自怨自憐,就可能進一步縮減理性、開放、包容的公共空間,從而失去在爭議中達成共識的機會。比如共享單車到底是城市交通的革命還是管理的負擔?暴走團能不能夜間佔用馬路?產婦自殺錯在家庭還是醫院?如果爭論雙方互相屏蔽,就可能在自說自話中激化矛盾,固化認知,走向封閉,更甚者,演變為群情激奮的互噴和站隊,造成人為撕裂,不利於解決問題。

因此,走出“信息繭房”還需進一步強化監管。對於擁有強大算法和技術支撐的信息平台來說,一心“取悅”用戶還遠遠不夠,更要自覺執行中央有關政策法規,不能有僥幸心理,任憑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濫,不能借技術深奧之名糊弄網民和群眾。此外,全社會要形成共識,既重視科學算法,又齊抓共管,清朗網絡空間。

回想互聯網興起之初,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來臨,許多人在當時預言:空前開放的時代到來了。然而幾十年過去,隨著算法日益精密、技術不斷提升,智能化的信息分發模式反而把許多人困在“信息的繭房”,失去了探索未知、創造不同可能性的機會。預言與現實的反差,正提醒我們:勇於駛出信息的孤島,敢於走出知識的一畝三分地,擁抱豐富多彩的世界,才能贏得精彩的未來。

相關閱讀:

人民網一評算法推薦:不能讓算法決定內容

人民網三評算法推薦:警惕算法走向創新的反面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