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共享單車,別當市場的“壞孩子”

練洪洋

2017年08月31日08:14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共享單車,別當市場的“壞孩子”

  29日,廣州市交委宣布,近期內嚴禁任何形式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新車投放,直到企業加大力度做好現場管理和及時回收﹔同時要求企業派專人值班,在地鐵站、商圈、寫字樓等地點調度堆積車輛,在城中村等地點及時回收積壓、丟棄車輛。

  繼杭州、福州、鄭州、南京、上海、深圳之后,廣州也按下了共享單車“暫停鍵”。共享單車有今天之尷尬,多少有“咎由自取”的味道。以廣州為例,今年3月份,有媒體報道稱,共享單車數量已達30萬輛。僅僅4個月后,共享單車數量驟增50萬輛,達到80多萬輛。蘿卜快了不洗泥,共享單車瘋狂投入、極速擴張的后果,就是逐漸毀掉一個貼心“好孩子”形象,慢慢變成添堵的“壞孩子”。

  擴張帶來失序之前,共享單車確實是一個十足的“好孩子”,為城市解決“最后一公裡”、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助力綠色出行等作出新貢獻,為社會打開新空間。可以說,沒有哪一種新鮮事物能像共享單車一樣,一出生就承載那麼多期望、得到那麼多贊美、引起管理層那麼高關注。甚至於,它還出現在2017年的高考作文題中。

  可惜,共享單車再次上演“過猶不及”的老戲碼。共享單車出世之初,有人就對其用“共享”之名有異議,認為它不過是假“共享”之名行市場之實,是“偽共享”。共享單車運營是市場行為並沒有問題,隻要行為結果對公益有增進。問題恰恰出在這裡,當不同共享單車企業為了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而出現惡性競爭時,市場失靈之弊也就逐漸浮出水面:局部過量投放導致車多為患、亂停亂放造成行路難、過度擴張損害服務質量、管理跟不上影響用戶體驗……利潤是自己的,成本是城市的,企業成本外部化,“便民”變成“擾民”,引起外部反感是必然的事。

  相對於數百萬注冊用戶來說,廣州有80萬輛共享單車也不算太多,回想過去,家家都擁有不止一輛自行車。共享單車的“過量”,並非剛性過量,而是結構性失衡,投放不平衡所致——人多的地方車多,如各大地鐵口,共享單車多到讓人“頭皮發麻”的地步,不但影響通行還導致資源浪費﹔而在遠離中心城區的區域則稀稀落落,用戶要找一部共享單車並非易事。唯市場馬首是瞻,這種理念符合市場規律,但卻偏離公共原則。共享單車使用城市公共資源,具有准公共品性質,不能唯利是圖、漠視公共利益。

  許多城市給共享單車“踩剎車”,對企業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視乎企業如何理解。正面理解的話,一個新業態、新行業,走過“跑馬圈地”、以數量贏得市場的“叢林”之后,必然要轉入以精細化管理制勝、以服務品質贏得用戶的理性發展階段,行穩方能致遠。精細化管理路在何方?縱向,共享單車企業要與政府、公眾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需要投放多少、在哪些區域投放、投放什麼車輛、如何運營管理、如何提升服務品質……要與管理部門合作,認真聽取用戶意見,各方取得共識,避免自以為是。橫向,共享單車企業之間要在競爭中謀求合作,以用戶體驗和公共利益為向導,協調企業之間關系,避免各自為政。譬如APP、電子圍欄,企業各自劃定“楚河漢界”而不共享,對用戶來說就十分不方便。

  完成原始布局之后,共享單車發展進入第二輪競爭階段,誰能在這一輪競爭中不斷改進服務質量、提升用戶體驗,誰就能不斷夯實自己的“江湖地位”。

(責編:黃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