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有感於竹子的故事

向賢彪
2017年08月23日04: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讀三則與竹有關的故事,其中蘊含的成才之理,引人深思。

  第一則:有一種毛竹,在最初的幾年,它幾乎沒有變化。但幾年之后,它會在短短幾個月內瘋狂生長,很快超過其他竹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前幾年的時間裡,毛竹都在深深地扎根,在不斷積蓄迸發的力量。

  根往下扎,枝往上長,是植物生長的規律,也是人才成長的規律。大凡成功者,無不是把根深扎實踐的土壤中,汲取大地的營養,積蓄向上的力量。習近平同志曾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寫道: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他將鄭板橋詠《竹石》詩改了幾個字,作為自己上山下鄉的深刻體會:“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可見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進行磨煉和積累,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厚積,才有薄發﹔有沉潛,才有飛躍。恰如古人所言,“大木百尋,根積深也﹔滄海萬仞,眾流成也﹔淵智達洞,累學之功也”。

  第二則:師傅讓三個徒弟到竹林中各選一根能做笛子的竹子。徒弟甲選了一根圓潤的竹子,認為做成的笛子聲音會圓潤﹔徒弟乙選了一根光潔的竹子,認為做成的笛子聲音會清脆﹔徒弟丙選了一根有瘢痕的老竹,認為做成的笛子經久耐吹。結果徒弟丙選對了,深得師傅的贊許。

  為什麼徒弟丙選對了呢?因為老竹經過寒冬裡“冰刀霜劍”的打磨,質地綿密厚實,做出的笛子不僅聲音清亮悅耳,而且不變形、不走調。相比之下,圓潤的竹子和光潔的竹子因為未經寒冬,雖然看著圓潤光潔,但做成笛子后,不但音色差,而且容易變形開裂。有道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干部的成長與選竹做笛子的道理有許多相似之處。不吃一番苦,不在嚴酷的環境中近乎殘酷地磨煉,熱血就無法沸騰,筋骨就無法舒展,青春就無法淬火。凡有作為者,不依賴於機巧,也不寄望於僥幸,吃苦耐勞是他們人生的財富,埋頭苦干是他們成功的秘訣。

  第三則:晾衣竿問笛子:同為竹子,為什麼我一文不值,而你卻備受歡迎?笛子答:“因為你隻挨了幾刀,我卻經歷了千雕萬鑿。”

  這則寓言是第二則故事的延伸,它所蘊含的道理進一步啟示我們,成才的過程,不只是吃苦磨礪的過程,也是“千雕萬鑿”的過程。孟子在論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時說:“人恆過,然后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后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僅要戰勝各種困難,經歷挫折和失敗的考驗﹔而且要不斷戰勝自我,勇於給自己“修枝打杈”,這樣人生之樹才能長得挺拔而健壯。雕塑家用一塊普通的石頭雕了一隻栩栩如生的鷹,旁觀者問其技,曰:石頭裡本來就有一隻鷹,我隻不過將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飛起來了。隻要我們不斷雕琢自我,去掉那些多余東西的羈絆,也會如鷹那樣飛得很高。

  鄭板橋詩曰:“畫根竹枝插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隻要我們如竹那樣扎根沃土、根上發力,在艱苦環境、關鍵崗位上鍛煉,就能積蓄足夠的成長力量,展示“來年看我掀天力”的精彩,收獲“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出彩。

  (歡迎投稿,信箱:rmrbltan@163.com)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3日 04 版)

(責編:馮粒、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