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論政:“面對面”交心 “鍵對鍵”傾聽

倪  弋
2017年08月02日07: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各位親,歡迎反映問題,但注意留下聯系方式,否則又是我失禮了,不能及時服務您”“趙市長,袁家大橋變危橋已經幾年……希望您處理一下”“知了,交代下去看看有啥問題”……這是微博博主“德陽趙輝”與他的“粉絲”在微博上的一則互動。微博博主趙輝的真實身份是四川德陽市市長,盡管領導干部開通官方認証的實名微博並非首次,但這個微博的開通還是引發網民關注熱議,許多網友還對此紛紛點贊。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網絡已滲透到社會方方面面,不僅改變著生產、生活方式,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通過網絡反映訴求、進行監督、提出建議,相對於傳統方式更加高效便捷,日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群眾意見表達的重要平台、黨和政府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重要橋梁紐帶。

  網民來自老百姓,網絡民意是民意的組成部分。對網絡民意的重視,也是領導干部尊重群眾的體現。無論是親自開通微博與網民互動,還是及時回應官方網站的網友留言,或者隨時關注網上的聲音,或者重視群眾來信來訪,近年來,許多領導干部高度重視輿情與民意,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構建了良好的干群關系。

  但是,也有一些領導干部對網絡民意的看法仍失之於片面。隻要自己所分管的“一畝三分地”在網上出現“不和諧音符”,就將其簡單地視為“洪水猛獸”,甚至認為那是給自己臉上“抹黑”、與自己“過不去”,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理性回應、及時解決,而是盡力刪帖、文過飾非,與群眾隔“網”相望,並未將網絡當作“查民情、聚民心、匯民智”的橋梁和紐帶。

  此外,有的領導干部表面上是在積極擁抱網絡民意,實質上卻是葉公好龍、流於形式。遇到網絡輿論需求就繞道走,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將政務網站、發布平台、微博、微信等當擺設,對網絡民情民意進行選擇性的“關切”,對網上群眾的強烈呼聲裝聾作啞,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避而不談,隻選擇一些不痛不痒和無關緊要的事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即使是一條微博、一篇微信、一句回復、一個跟帖,都可能代表一些人群的巨大訴求,都可能寄托一批群眾的莫大關切。領導干部應主動走進網絡,“面對面”地與網民交心,“鍵對鍵”地傾聽網民聲音,暢通民情民意的網絡渠道,切實將人民的智慧和訴求及時有效地轉化為施政之源,與人民群眾攜手做好網上群眾工作。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02日 19 版)

(責編:曹昆、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