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構建良好創新生態

薛其坤
2017年07月24日04: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當今世界,創新已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勁動力。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最要緊的是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從全球科技創新的網絡體系看,創新活動主要集中在若干創新生態良好、能夠發揮節點功能的城市。在這些城市內部,創新資源的空間集聚已成為普遍趨勢,並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創新集群模式,如以技術創新綜合體為特征的美國硅谷模式、德國慕尼黑生物科技產業集群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印度班加羅爾IT產業集群模式等。

  以美國加州的硅谷為例,其創新集群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依托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學,形成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發團隊﹔集聚英特爾、惠普、蘋果等上萬家高技術領域的龍頭企業和中小公司,形成了基於創新鏈的共生格局﹔培育允許失敗、崇尚競爭、平等開放的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促使眾多創新型企業脫穎而出﹔完善的創新鏈金融與區域科技創新形成相輔相成的良性關系,由此創造了無數財富奇跡。

  不同科技創新集群模式形成了不同創新生態,如美國硅谷有發達的風險投資與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印度班加羅爾注重建設充滿創新活力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分析上述幾大科技創新集群模式,可以發現創新生態的一些共性。首先,創新資源在城市中高度集聚,並依托創新鏈形成高效率的集聚優勢,產生較好經濟效益。完善的創新鏈能夠滿足各類創新企業全方位的需求,從而進一步集聚更多創新創業者。其次,形成了方式各異的政、產、學、研結合方式,政府和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有機結合,從而使科技成果更加有效地實現產業化,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后,注重政策推動與規劃引導。如紐約、慕尼黑、班加羅爾等地政府在不同時期針對關鍵產業都推出了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服務和配套政策。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需要嚴格的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透明的商業規則、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發達的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創新金融業態、優質的教育資源、充足的人力資本投資和人才供給等。我國要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必須加快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營造開放協同高效的創新環境。應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高校科研體制改革,推動建立權責清晰、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緊密合作機制﹔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科技人才流動機制,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創新人才雙向交流,完善人才分類評價激勵機制﹔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引導各類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還應在全社會厚植創新意識、弘揚創新文化。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效率,基礎在於培育形成崇尚創新、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和敢為天下先的價值導向和文化氛圍。應當看到,創新的制度文化環境、精神文化氛圍是導致不同國家創新能力存在明顯差異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積極開展創新宣傳教育,增強創新自信。具體而言,應加快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的宣傳普及,進一步夯實創新發展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激勵科技人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探索研究,勇攀科技高峰﹔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斷為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作者為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4日 07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