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乘飛機逃票差點得逞,誰難辭其咎?

蔣萌

2017年07月18日15:5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乘飛機逃票差點得逞,誰難辭其咎?

背景:7月16日,由北京飛往上海的吉祥航空公司HO1252航班,乘務員在起飛前居然發現“多”了一個小孩。這個身高未過1米2的孩子被家長以“逃票”的方式帶上飛機,飛機因此延誤5個小時,中國民航局已介入調查。據推測,問題很可能出在安檢和登機環節。

新京報發表曹旭剛的觀點:據說,家長還問,可以機上補票嗎?這看似“傻乎乎”的一問,反映的其實是涉事家長事發后的“狡黠”:能不能補票可以不知道,但能不能逃票總該知道吧?機場關卡失守,固然難辭其咎,理應承擔責任,但啥票都能逃背后的規則缺失,更讓人心焦。一個正常的社會,必然是一個規則健全且有效運轉的社會,如果越來越多人都習慣於“不走尋常路”,習慣於以各種理由“跳出規則”,正常社會秩序將難以維持。因此,依情依理依法對漠視規則者追責,不可或缺。具體到飛機逃票事件,按照《合同法》規定,如果因旅客逃票等人為原因導致飛機延誤,航空公司依法依約應先對其他旅客進行賠償,然后航空公司可以就其損失再對涉嫌逃票的旅客進行追償。也就是說,逃票的責任人必須受到應有懲處。即便追償的數額不足以彌補航空公司和乘客的損失,也要堅決追償。因為追償不只是個經濟問題,更是個態度問題,直接指向著捍衛規則的強度和力度。道德譴責,依法處理,“兩手抓”才能體現規則剛性,顯現捍衛規則的決心。

小蔣隨想:這也是安檢的重大疏漏。安檢都是逐人檢查,一張機票對應一個人,不可能讓幾個人“一起過”,哪怕是孩子也不例外。本例中,兩名成年人帶著三個孩子,場面或許稍復雜,但五個手指頭就能算過來的人數,安檢居然“漏”過去一個人,是絕對不應該的。這不是航空公司少賺一個人的機票錢的問題,而是可能給飛行安全帶來風險隱患。正因如此,當天該航班的全機旅客不得不下機重新安檢,該飛機被進行清倉檢查,民航局介入調查。人們有理由質疑涉事家長的僥幸心理與逾越規則,但作為把關者的安檢沒能當場查出問題,更是難辭其咎。必須指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作為發展中國家,各種差異客觀存在,人的素質並不整齊劃一,這不奇怪。社會在努力提升公民素養、呵護道德誠信的同時,也要對不良的人與行為保持警惕與懲戒,構筑更安全有序的法治與機制網絡。不回避問題,不夸大問題,致力於解決問題,才是理性的態度。

“國博”護繩每天受損與什麼有關?

背景:近日,國家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向媒體反映,由於正值暑期參觀高峰,國博館外每天都有5根左右的紅色護欄繩子被損壞,且很多無法修補。記者現場探訪看到,的確有游客在等候進館期間有拖拽護欄繩的情況。

中國青年報發表胡印斌的觀點:與路口的斑馬線、馬路中間的黃線等相比,軟護欄的阻隔效果其實已經立體化了,也呈現出某種較強的排拒暗示。然而,與斑馬線、黃線一樣,護欄依然攔不住某些沖動的游客。這裡還存在一個如何打發無聊時間的問題。一些人要麼大聲笑鬧,嘻嘻哈哈,要麼東倒西歪,或蹲或坐。種種行為,均給人一種沒事找事的感覺。為什麼不能安靜下來,平心靜氣,用心感受一下周邊的建筑,想象一下即將進入的場域會有什麼樣的發現,或者什麼也不想,就那麼等一會?這其實也無關公德,主要還是與心中無敬畏、缺乏規矩意識有關。他們也知道國博很好,應該去看看,尤其應該帶孩子去看看,卻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與必要的行為規范,隻好把一擁而上過馬路那一套拿出來。當然,他們能夠意識到應該讓孩子多看看好東西,本身已經意味著一種改變的可能。惟願這種貧乏與蒼白,會隨著代際的轉換而逐步豐富、充盈起來。

小蔣隨想:國人常常會面臨排大隊的情況,不時會產生不耐煩的焦躁情緒。排大隊不光源於人多,而且與優質資源集中於少數大城市、眾人不得不往少數“好地方”扎堆兒有關。此外,“僧多粥少”、“趕早不趕晚”,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焦躁。上述情形在“搶”房子、“搶”好學校的學位、競爭好職位等事情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此類事情上操心和忙活。就本例而言,國家博物館裡確實有很多好寶貝,無論早點看或晚點看,參觀者都不可能佔到“便宜”。但是,很多人的焦躁已成為習慣,容易在心中產生無名火。在等待的無所事事中,有人就拿柵欄、護繩“出氣”,還覺得沒啥大不了。這確實與個人素養有關,但如果僅指責某些人“素質不佳”,也可能忽略前述的另一些因素。得體地生活、淡定地面對周遭的一切,需要自我心態上的修煉,需要對規則的敬畏與遵守,還與其他一些東西相關。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劉琨(實習生)、王倩)